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8|回复: 0

理性中的语言障碍

[复制链接]

1456

主题

209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294
贡献
2473
金钱
7425
发表于 2020-8-6 21: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20-8-8 00:53 编辑

序---人际间的交流主体工具是【语言】,语言包括:眼神、肢体语言、手势/手语、声音、语言、及语言的文字化后的语文/文字/文档、录音、录影、视讯实时交流... ...等等,当谈到了诗歌的文彩,何不让我们先自談谈【语言】开始。
>>>
>>>

理性中的语言障碍
文/林长信  1986-6-6
---你和我谈了半天话,用的字都相同,以为你我都懂了。--其实未必。
  
一、前言
  我们常讲“唉!我跟老板观念不沟通。”老板也说“老林,帮个忙,开开窍吧!怎么你老要弄拧了我的意思。”总统曾说:“要管理得好,得大家先沟通观念。”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观念是什么?观念到行动之间的过程是什么?观念和见解、态度、价値、行动之间的关系如何?以下用「火」的事实为开头,一直说到要去[投保火险]这个行动作为例子。藉此来说明“理性”的大功效、极限、和因语言而造成的障碍。
  
二、事实
  “火”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失火、纵火则是另一种加上肇火原因的事实。炮兵连的火力藉计量器可以算出来该[火]的数量如何。然而炮兵连连长生气了,那个火大之[火]用何计算?单纯火柴上之火的“象”事实,到火大之火的抽“象”事质,是已脱离可见的现象,而走入谈话人双方意念之中了。火大时的火。是煤气/瓦斯火的颜色,或鬼火的颜色,都已经不是主题。原先火入眼,化之为存在脑中,火的观念便成形了。当你和我聊天谈到写文章“灵感的火花”时,我们被此畅谈会心,全不涉及该火花是什么色、什么形、多大、多热了。
  
三、观念
  请注意,所有的观念应建基于事实。然而恼人的是--[火]是有事实实体可供作去反复眼见/查证。而灵感的火花那里有实体,甚至有人说灵感就是灵感,根本扯不上什么火花嘛!
  有实体作观念的基础,并藉之以引伸最好;但若碰上一些完全没实体的观念呢?何幸我们是中国人,很容易的用造字法来说明清楚。中国字的日、月、星、火、几、窗、皮、目… …等,这些象形字皆来自实体而绘形,观念上可依照/比对实物为准。另外有会意(示)字。如:人言为“信”、止戈为“武”。在此“信义”、“武”皆无实体,然而这些抽象的观念(会合二者而成其意)我们不也用以相互交谈!“危险”我们知道吧,“保险”我们知道吧,随之会合二者而成的“投保火灾险”就接着可以认知/理解了。
  
四、见解
  “缴火险费是一种浪费”。我们对火险有了观念,便也有了 据[实]而推理后的见解。对火险的观念每人认知的深刻程度不同,我们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原始部落中,和族长谈到“危险”,他了解这个观念;但是,谈到“火险”,他却愕然了;再谈到“国际分保火险”,那他已“不知所云”了。见解又称作:意见、看法、想法。这[意]字、[法]字都表明见解人有一己的取舍,且具技巧性。(注意:对某一观念加以描述背景及解释,该描述及解释客观得很,则并非见解、意见。)
  我们看普通一件“失火”的事实。某甲见解为失火应先电话打119,某乙见解为“失火应先找个好位置看热闹”。因此,当我们谈及“缴火险费是一种浪费”时,对方另有看法(有不同的意见而已,并不是相反的意见。不同并不等于唱反调。)对谈“缴火险费是一种安全”时。必需两人要先就火险、浪费、安全等字先相互沟通,在对该字词需先取得了共通的定义,有共识之后,才能再谈得下去。故,定义的口语内容或条文即是该一抽象事实的观念了。
  注意,我们一千人一同观赏[哈姆雷特]演出后,有一千种的对哈姆雷特的观感/评语/意见。以事实存在的[哈姆雷特]剧本只有一个,但意见却容有千千万万个;故,意见不等于事实。所以,会议的用意是凝聚众人的不同意见。
  
五、态度
  在讲到见解时,不得不挿入对“态度”一词之了解,了解态度这一观念,有助于认知见解的形成要素。
  态度来自心理学的解释是:人对一事、一人、一环境之较稳定、沿习、甚至情绪的例程反应。我们平素也常见到态度的近亲:心态、意识形态。
  由于人的个别差异大,加上后天的环境、教育各不相同,造成一人有一人的个性。一项工业安全的问卷调査“你愿意投保国家火险吗?”受调査的厂长在记名问卷的情况下 答“愿意”。这种态度并不表示他真的于问卷后采取投保行动,可能只是碍于情面不得不答愿意罢了。假如他是在无记名问卷上答“愿意”,也不表示他必定采取投保的行动。因为他只乐观其成的态度,而自身并不想投入。
  然而,态度却给人的生活带来许多生趣,也带来许多灾祸。我们常说:“请坐!心平气和的就事论事吧!”结果经常是一场情绪化的吵架和人身攻击后,不欢而散。
  心理学家曾统计说:两位哲学博士平心相谈玄学,面对面的交谈中同时吸收对方音调的高低疾徐、表情态度,能交换的观念,或是见解,其纯値约85%;而若省去音调(听觉)、态度(视觉),而双方书以文字,其得到的纯值约70%。若发讯的甲哲学家之观念经过乙哲学家转述,又另一丙哲学家再转叙述,才到达丁哲学家时,由甲传播至丁后的讯息纯値只剩下20%不到了。以上的例子的主角还是平心相谈的哲学家,如用在两个互推纵火犯的平凡人身上时,可得累死检察官去捕捉两人于相互怒骂中的事实了。
  
六、价値
  一场火灾把违建棚户给烧了。火后余生的难民提起“失火”就泪眼汪汪,而都市计划委员对这场失火认为有益于市区重整。价値在乎被判断,是判断人对一己利益的补足。当然,有时因个人眼光不够而会看错价値---譬如“缴火险费是一种浪费”。好了,基于事实而有了观念,又复每一个人因于生理、心理---教育、文化、宗教、政治等环境的养成--造成/合成的习性,使我们基于态度、价値(判断)而有了见解,于是我们就要行动了。在此宜再次提醒,礼乐、艺术、学术、与论的功用,都在陈示、沟通、认同行动以前的事实,以“期使”双方采取的行动是正确的。因为是“期使”,而非“已使”,所以一般会给予对方极大程度的自由。
  
七、行动
  到此,我们已经了解:一件事实,经观念化、经态度、价値、见解才到行动,其中距离会有多遥远。所谓的理性,在此距离之间便发生质疑、论证、确认、共识等的功效了。
岂不闻:真理(Truth,Fact)越辩越明、事实胜于雄辩。//
>>>
  
附录:下列习题供作更明白【观念】之用。
  
A-观念:
A1-试比较一下一个儿童与一个天生盲者对“一块钱钱币”这观念的差异。
A2-试比较一下“组织”这个观念在民主思想中与在军政领导人心中的差异。
  
B-见解/意见:
B1-试比较一下称作同行的工程师对“用电要安全”的见解,其一工程师是IC电路设计工程师,另一是空调工程师。
B2-试比较基于政体之不同,美国嬉皮口中的“有自由即有责任”,和国防部长对“有自由即有责任”在见解上的异同。
B3-“人是可以教育的”此见解你看如何?
  
C-态度、价值:
C1-摊贩和县长对“城市管理”的态度、观念上之异同。
C2-“先上后下”这句话,在雨天时上车人与下车人其对履行该话的态度如何?
C3-“品管”、“工业安全会”对采砂工厂与火药工厂的价值有何异同?
C4-“加薪促进效率”之于总经理、工友对此话的价值如何地不同?
  
D-练习题:
流氓说:“我瞧他不顺眼便把他杀了。”试解析为:事实、观念、见解、态度、价值、行动。//
  *英文贸易风周刊社/社内刊物-风讯》1986-6-6
  *长信谈语言/01
>
-《語言與人生》作/S.I.早川,/鄧海珠,遠流出版社,1985年
>>>

#谈语言/01

#谈语言/01
..书影
>>>


假我以数年,七十始学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