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0|回复: 11

唐代齐梁体考论(李爽)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20-7-22 09:2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齐梁时期,诗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沈约、周颙等人对诗歌理论进行探究,“四声八病”理论逐渐发展成熟,对诗歌创作起到一定约束规范作用。诗歌由此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并在此期间产生了“永明体”这一新的诗体。进入唐代之后,诗歌格律逐渐定型,并发展至鼎盛时期。经历“安史之乱”,诗歌一改骨气端翔、兴象玲珑之致,大历年间诗歌展现出一种孤寂的心境和清雅的情调,呈现出气骨顿衰的景象。此后,中晚唐诗人面对这种盛唐诗歌“极盛难继”的境况和大历诗歌气骨顿衰的景象,想要寻求诗歌的创新和突破。因此,这一时期,流派分立,诗体众多,齐梁体、格诗等诗歌样式逐渐流行。唐代齐梁体作为一种新诗体,效仿齐梁时期诗歌规制格律,从而在诗歌格律成熟的中晚唐时期创作出与格律相背离的诗歌,展现出独特的诗体特征。就平仄而言,唐代齐梁体诗歌既存在合律诗句,又存在不合律诗句,甲、乙句式合律比较高,粘对主要遵循“粘对律”;就用韵而言,唐代齐梁体诗歌主要遵循“邻韵互押”的用韵类型,既使用平声韵,又使用仄声韵;就属对而言,唐代齐梁体诗歌既有古体诗的对仗,又存在律诗的对仗;就病犯而言,上尾和鹤膝两病的病犯率较高,呈现出与律诗相背离的倾向。目前,唐代齐梁体与永明体、齐梁调诗、格诗和吴体等存在混淆之处。相较于永明体而言,两者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永明体诗歌作为摹仿对象,处于诗歌格律正在探索的阶段,虽未达到律诗格律的成熟阶段,但是其极力的靠近律诗格律,避免声病,与唐代齐梁体处于格律成熟阶段与格律相背离的倾向正好呈现相反状态,且永明体在平仄、用韵、病犯等方面更加接近于律诗。而处于初盛唐的齐梁调诗应该为“齐梁调声”的误写,齐梁调声作为初盛唐诗人对齐梁时期诗歌的调声术的总结,与中晚唐的齐梁体时间相差较远,两者之间未必存在必然联系。除此之外,格诗和吴体与齐梁体同为中晚唐时期的诗体,格诗与齐梁体性质较为接近,但两者在内涵延展方面并不相同,格诗的内涵要大于齐梁体,且格诗在平仄、用韵等方面对诗歌的“复古”程度要高于齐梁体诗歌;吴体则并不能总结出其具体的诗体特征,句式与拗体诗相类似,诗句多用拗,且掺有古调,风格屈曲峻峭,与齐梁体差异较大。唐代齐梁体诗歌作为一种新诗体,诗体特征较为明显,显示出与律诗相背离的倾向,且不能等同于永明体、齐梁调诗、格诗和吴体等诗体,展现出自己独特之处。它流行于中晚唐时期,是诗歌内部发展的复古与革新的结果,也是诗歌审美观念在雅正与浮艳之间循环选择的结果,这一诗体对宋代和清代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09:4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考论
杜晓勤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 10871)
摘要: “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步参液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诗不仅在表现题材和诗情、诗境等方面效齐梁赠妇寄闺之作,而且在写法上也通篇皆对、假物比象,充分体现了“齐梁体”结秀映带的艺术特点,王昌龄诗格) “齐梁调声"条反映了盛唐人对"弃梁体”诗调声之术的初步认识和理论总结,后人调唐代即有“弃梁调诗”是对此书原文的误读,杜甫戏作的“吴体诗”魅》与唐人所作、所论“齐梁体”在诗歌体式和格律方面均有显著之差异,“吴体”与“齐梁体”是戴然不同的两种诗体,盛唐人之所以不太热要创作“齐梁体”诗,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而时人普遍对齐梁绮藤诗风和严苛诗律持批判态度是其中主要原因.
关键词:盛唐诗歌:岁参;齐梁体:王昌龄诗格》: (文镜秘府论》;杜南;吴体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19( 2011)202-11
唐人创作齐梁体诗歌数量较多,且自盛唐至唐未代不乏人,然而后人对唐之“齐梁体”诗体特征之认识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人将唐“齐梁体”诗律视同齐之“永明体"0,也有人将杜甫所作之“吴体”、白居易所作“格诗”径认为是“齐梁体”2,更有人将有唐一代各时期“齐梁体”诗歌混一论之。我在全面考察唐人齐梁体作品和相关诗格著作的基础上,发现唐人所作、所论齐梁体诗情况较为复杂,其诗体内涵和外延存在着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此文将主要考察和辨析盛唐时期齐梁体诗的诗律特征及相关体式问题,以就教于海内外方家。
一、岑参“效齐梁体”的格律特征
现存初唐诗文中并无“齐梁体”这一称号,这可能是因为初唐诗尤其是沈宋之前的五言新体诗,在诗歌格律、章法等方面,与以永明体、宫体为代表的齐梁诗一脉相承,尚未形成全新的独特的诗体特征。
就五言诗律而言,直到武周朝后期元兢发明“调声三术”,再经沈佳期、宋之问奉之为“律”并加以普及推广,才形成有别于永明体、齐梁诗的一种新诗体-“沈宋体”或“律体”. 崔融《唐朝新定诗格》G一书
收稿日期: 201041-30
作者简介:杜晓勤,男,江苏如暴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基金项目: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诗歌声律数据库的建立及中近古时期诗歌律化过程研究”[项目批准号: 04B2W022]及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 NCET-10-0173 ]B段性研究成果
①永璐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二,集部四+五,《六朝声偶》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47页。
2r健行: 《误体与齐梁体》 ,《诗赋与律调》,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
③赵执信: 《调谱) “齐梁体",王夫之等:《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39-340页.
④杜晓勤:济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79页③遍照金刚:仪镜秘府论)地卷(+体》又引作"崔氏(新定诗体》".
94-2020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保留所有权利。hitp / wwenkinet
第2期
杜晓勤:盛唐“齐梁体”诗及相关问题考论
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2 09: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能举些诗例作比对会更加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2 09: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唐代齐梁体与永明体、齐梁调诗、格诗和吴体等存在混淆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2 10: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晚唐出现的齐梁体、效齐梁体、格诗、吴体等其实是一种复古风气。?有些会特别标明也说明了齐梁体、效齐梁体、格诗、吴体等跟近体【沈、宋体】是迥异的

点评

晚唐唐文宗崇尚齐梁调,故科考题霓裳羽衣曲,实际就是古风。其时似乎对近体与永明体区分不太明确,所以有些标有齐梁调的实际是近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2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2 1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22 10:23 编辑

近体【沈、宋体】与齐梁体、效齐梁体、格诗、吴体等虽同源于六朝,但或有其独自的发展方向,永明之后庾信相随,太宗又效庾信,所谓上有所好,下必随焉,沈、宋之流,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
沈、宋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回忌声病依理应是裁掉了永明体、齐梁调声、格诗等的失替、失对、失粘及用韵方面的邻韵通押,约句准篇依理应是界定了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为篇,其余小律、六韵短排应被摈弃其外【长排不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7-22 11: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2 10:04
中晚唐出现的齐梁体、效齐梁体、格诗、吴体等其实是一种复古风气。?有些会特别标明也说明了齐梁体、效齐梁 ...

晚唐唐文宗崇尚齐梁调,故科考题霓裳羽衣曲,实际就是古风。其时似乎对近体与永明体区分不太明确,所以有些标有齐梁调的实际是近体。

点评

齐梁调不单指声律,同时还指诗风,故标有齐梁调的诗也可能是近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2 12:13
唐科考并不全是考近体声律诗赋,出题上以经学上拈一句为题,一句内也有平有仄字,拈到仄声字的用仄韵,是古风或是近体声律可能自由度比较高,中唐以后或仅是时风使然多以近体声律的形式出现 考古风或近体格律,句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7-22 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2 12: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22 12:1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2 11:37
晚唐唐文宗崇尚齐梁调,故科考题霓裳羽衣曲,实际就是古风。其时似乎对近体与永明体区分不太明确,所以有 ...

唐科考并不全是考近体声律诗赋,出题上以经学上拈一句为题,一句内也有平有仄字,拈到仄声字的用仄韵,是古风或是近体声律可能自由度比较高,中唐以后或仅是时风使然多以近体声律的形式出现

考古风或近体格律,句式上除准律句外仍应以平仄是否交替为凭,押韵上以是否一韵到底为参考,对属上也是个参考,约句准篇上也不例外,霓裳羽衣曲为六韵体,首先就应排除出沈宋四韵律诗之外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1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2 11:37
晚唐唐文宗崇尚齐梁调,故科考题霓裳羽衣曲,实际就是古风。其时似乎对近体与永明体区分不太明确,所以有 ...

【故科考题霓裳羽衣曲,实际就是古风】?
不要老是信口开河,你怎么也得给出【古风】的理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7-22 1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7-22 12:2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2 11:37
晚唐唐文宗崇尚齐梁调,故科考题霓裳羽衣曲,实际就是古风。其时似乎对近体与永明体区分不太明确,所以有 ...

齐梁调不单指声律,同时还指诗风,故标有齐梁调的诗也可能是近体,但羊所举之霓裳羽衣曲是仄韵古风无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12: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7-22 11:37
晚唐唐文宗崇尚齐梁调,故科考题霓裳羽衣曲,实际就是古风。其时似乎对近体与永明体区分不太明确,所以有 ...

国学大师王力教授,认定的12首仄韵五言近体诗

国学大师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中,认定的仄韵五言近体诗
  4.11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诗很像古风;我们要辨认它们是不是律诗,仍应该以其是否用律句的平仄为标准。下面是一些仄韵律诗的例子
  1.五律
湘中纪行十首(录一)刘长卿
  浮石濑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上。仄平仄仄入,仄仄平平上。
仄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上。平平平仄入,平仄平平上。【三羊标注声调】
(十首之中,有五首是平韵五律,其余五首自应认为仄韵五律。平仄亦合于律诗。)

海阳十咏(录一)刘禹锡
  蒙池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入。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入。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入。【三羊标注声调】
(十首之中,也有五首平韵,五首仄韵,与刘长卿的《湘中纪行》情形相同。)

  6·18末了,我们将谈一谈仄韵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用仄韵,本非正例(见上文第七节);偶然用仄韵时,只把每联的对句改为a式或b式(不用AB)就是了,依盛唐人的规矩,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的末字须平仄相间,上文第四节所举刘长卿和刘禹锡的仄韵五律,都是合于这个规矩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刘长卿《秋云岭》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去。平平仄平上,仄上平平去。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去。通平平仄上,仄上平平去。【三羊标注声调】
===============================================

国学大师王力在《古代汉语》中,认定的仄韵五言近体诗
  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柳宗元《江雪》是押仄声韵的。两首诗都是绝句。现在再举杜甫的《丁香》为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这是一首五律,押的是去声艳韵。

===============================================

国学大师王力教授,认定的12首仄韵五言近体诗
1
盛唐·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仄上仄平入,平平仄平上。通平平仄平,平入平平上。
仄上平平去,平平平仄上。通平平仄平,平入平平上。
2
盛唐·杜甫《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平平仄平入,仄入平平去。仄仄仄平平,通平平仄去。
平平仄平上,仄上平平去。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去。
3
盛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石围峰》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叠嶂入云多,孤峰去人远。
夤缘不可到,苍翠空在眼。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平平仄平入,仄仄平平上。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上。
平平仄仄去,平仄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上。
4
盛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浮石濑》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众岭猿啸重,空江人语响。清晖朝复莫,如待扁舟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上。仄平仄仄入,仄仄平平上。
仄上平仄去,平平平仄上。平平平仄入,平仄平平上。
5
盛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去。平平仄平上,仄上平平去。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去。通平平仄上,仄上平平去。
【山色无定姿,平仄平仄平】
【云起遥蔽亏,平仄平仄平】
6
盛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花石潭》
江枫日摇落,转爱寒潭静。水色淡如空,山光复相映。
人闲流更慢,鱼戏波难定。楚客往来多,偏知白鸥性。
平平仄平入,仄仄平平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通去。
平平平仄上,平仄平平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7
盛唐·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横龙渡》
空传古岸下,曾见蛟龙去。秋水晚沈沈,犹疑在深处。
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独见一扁舟,樵人往来渡。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去。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8
中唐·刘禹锡《海阳十咏·裴溪》
楚客忆关中,疏溪想汾水。萦纡非一曲,意态如千里。
倒影罗文动,微波笑颜起。君令赐环归,何人承玉趾。【折腰】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上。平平平仄入,仄仄平平上。
仄仄平平去,平平仄平上。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上。
【三羊存疑:今为令误】
9
中唐·刘禹锡《海阳十咏·云英潭》
芳幄覆云屏,石奁开碧镜。支流日飞洒,深处自疑莹。
潜去不见迹,清音常满听。有时病朝酲,来此心神醒。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去。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去。
平仄仄仄入,平平平仄去。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
【有时病朝酲,仄平仄平平】
10
中唐·刘禹锡《海阳十咏·飞练瀑》
晶晶掷岩端,洁光如可把。琼枝曲不折,云片晴犹下。
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前时明月中,见是银河泻。【折腰】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去。平平仄通入,平去平平去。(犯蜂腰)
仄平仄平上,仄上平平去。平平平仄平,仄上平平去。
11
中唐·刘禹锡《海阳十咏·月窟》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折腰】
平平仄平入,仄入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上平仄去。
平入仄平上,平平平仄去。平平仄仄仄,仄上平平去。
12
中唐·刘禹锡《海阳十咏·蒙池》
潆渟幽壁下,深净如无力。风起不成文,月来同一色。
地灵草木瘦,人远烟霞逼。往往疑列仙,围棋在岩侧。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入。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入。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7-22 12: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7-22 09:50
目前,唐代齐梁体与永明体、齐梁调诗、格诗和吴体等存在混淆之处。

三羊觉得,程门说的比较客观。
冠名【齐梁】时,指的是【诗风】或【格调】或【风格】等!
冠名【永明】时,指的是【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4 2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