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14 06: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先生【诗律余论】
王力先生在诗律余话有如是说:“第三种是不严格规定的拗救,我所谓“可救可不救”。 这跟《律诗定体》和《声调谱》稍有出入。《律诗定体》在 诗句“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下面注云:“如单句,‘依 字拗用仄则双句‘爽字必拗用平。”《声调前谱》说:起 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 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声调 后谱》引了杜甫《春宿左省》的“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掖”字云“拗字”,“栖”字一个“平”字。又引 杜甫《送远》的“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带甲”句下 注云“拗句”,“君”字下面也注一个“平”字。王、赵都说“必” 或“必须”,似乎是严格的拗救,而不是可救可不救;但是 我考虑到唐诗中的确也有不救的,如李白《送友人》在尾联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虽然救了,但在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却是拗而不救。不如说得灵活一些,以免绝对化了,反而不便初学。赵执信在杜牧诗句“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下面也说:“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可见,我说“可救可不救”还是有根据的。”
。。。
王士稹先生在《律诗定体》中认为“仄仄仄平仄”为单平句(即孤平句)言双句“爽”字必拗用平,《声调前谱》说: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王力先生说:王、赵都说“必” 或“必须”,似乎是严格的拗救,而不是可救可不救。这里王力先生并未意识到,他诗论中的小拗,其实就是犯单平,也绝非可救可不救。
王力又为自己的错误辯解,认为“唐诗中的确也有不救的”。他应知孤平句,五连仄句也有不救的,不救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王力又说:赵执信在杜牧诗句“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下面也说:“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可见,我说“可救可不救”还是有根据的。”
王力先生在这里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居然没读懂赵氏的这句话:“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
古人论诗用字不是信口胡说,既然说“必” 或“必须”,怎么可能又说“亦可不救”这样自相矛盾的话呢?
赵执信在杜牧诗句“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下面也说:“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是指“平平平仄平”这种句式运用可以救上句孤平,但不一定必救上句,若上句为正格,下句仍可使用此句式。并非指上句可救可不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