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兄,这个故事我过去发过,也可以看看。乾隆这种写法,现在也真的还有,例如把曾外祖父写成“曾外”。。。
“当前也觉有奇讶,闹后本来无事仍”据说,《绿野仙踪》里面的蹩脚诗句其实是讽刺乾隆皇帝的。“其实乾隆之诗所以难解,非在渊博,而在杜撰,常以一字代替数语,群臣势必瞠目无所对,非拜伏赞叹不可。”“ 他题在知不足斋丛书前头的‘知不足斋何不足,渴于书籍是贤乎’和在西山碧云寺的御碑上的‘香山适才游白杜,越岭便以主碧云’,与‘媳钗’、‘哥罐’比较起来,实在好不了多少。” 乾隆第五次南巡至海宁,仍驻陈氏安澜园,有诗云:“安澜易旧名,重驻跸之清……石径虽诘曲,步来哪用寻?无花不具野,有竹与之深”云云。又乾隆在海宁半夜中闻潮声雷动,有“睡醒”一律:“睡醒恰三更,喧闻万马声。潮来势如此,海宴念徒萦。微禹乏良策,伤文多愧情。明当陟尖峤,广益竭吾诚。”诗中之“文”字,或系指汉文帝(?)。“尖峤”当指海宁之尖山,乾隆翌日拟往巡游。但山字平声,碍于平平平仄仄,无奈改用“尖峤”,盖“峤”字可平可仄也。 乾隆在海宁督修海塘及观潮,作诗极多,有句云:“今日海塘殊昔塘,补偏而已策无良,北坍南涨嗟烧草,水占田区竟变桑。”海宁有柴塘,力不足以御怒潮,“烧草”或系指“柴”,乃乾隆杜撰之典,儒臣难解矣。“变桑”当指沧海变桑田,“策无良”意为无良策。又有句云:“伍胥文种诚司是,之二人前更属谁?”相传伍子胥、文种为海宁潮神,乾隆以海潮汹涌,自古已然,于伍文二人之前又属谁管?数年后再到海宁观潮,和前诗云:“设非之二人司是,如是雄威更合谁?”又海宁观潮诗有句云:“当前也觉有奇讶,闹后本来无事仍。”意谓海潮涌来之时,也觉十分诧异,但潮水大闹一场之后,仍然无事,“无事仍”者,“仍无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