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25

简评杜晓勤《唐诗的拗律》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4-23 03: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3 06:01 编辑

简评杜晓勤唐诗的拗律
刚读了一篇北大晓勤教授的文章唐诗的拗律 发现是解释唐近体诗原因的。他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本来近体诗的正格或常格,如“小拗(半拗)”,三平尾,三仄尾句
二,是因作者因无法调和声义矛盾无奈之举;
三,有意使用古律或拗律破律的一种”艺术探索,如使用特拗句平平仄平仄(合永明二五律)或古风句(既犯永明二五律又犯大同刘滔二四律仄仄平仄仄)。
------内容可以探讨(见后)。但在此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将“永明律”称为“蜂腰二五律”是不当的。说使用“平平仄平仄”是“故意使用永明体拗律”是错误的。
“平平仄平仄”句型是与“蜂腰”无关的与“永明律”也是无关的古老句型。“蜂腰”也绝对代表不了“永明律”。

关于永明体诗体的格律多说几句:
永明体诗是在沈约周顒等提出“四声八病”理论之后诞生的,运用声律增强诗的感染力的第一种诗体。
他的最明显特点是:
1,诗句为简短的五言,每两句成对联,全篇虽然句数不定但比较简短(四联或以上),押平韵也可押仄韵但一韵到底;
2,诗句中注意使用四声不同的字组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3,句子注意使用了对偶和比喻等修辞方法,增加了诗的艺术形象和色彩;
4,全诗不像后来的近体那样讲究平仄粘对,也没有“约句准篇”,句数是不一定的。但以韵数少的作品为多数,如四五六七八韵。
------为唐代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沈约四声八病理论是永明体的理论基础。(但蜂腰理论在声律方面的含义对近体诗形成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选首永明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南北朝·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蜂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平头)
押霰韵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4: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3 04:09 编辑

该文重复了何伟棠永明体声律是二五异声的错误观念,而且称之为“永明二五律”,是对三羊的误导。说特拗句“平平仄平仄”因符合“永明二五律”而被唐近体选用更是违背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4: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3 04:50 编辑

至于“蜂腰”在声律上的意义,到唐初已随着平仄声调的二元化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五律声调的平仄谱由四个标准律句组成:
(1)平平平仄仄
(2)仄仄仄平平
(3)仄仄平平仄
(4)平平仄仄平
----二五同声句有2个,若同平非病,则只有(3)仄仄平平仄 一个句型,只用二五不同上不同去不同入的区别。这种两个字同上同去同入的几率是三分之一,一首五律中有二五同仄句1到2句。按最多2句计算,一首诗犯蜂腰病的几率最大为1/3 *1/4=1/12.。所以若像三羊那样将限制蜂腰病作为目的,对一首诗只有1/12的限制作用-----没有实际用途。所以对于已经平仄二元化的唐近体诗,蜂腰在声律上已经丧失存在的意义。
“二”是句中双数位有平仄两种情况,“五”是句尾有韵脚和白脚两种情况,“二“和”五”有各种组合,对于平仄二元化,有四种组合: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作诗是不能排斥任何一种的,所以二五同声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5: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3 05:12 编辑

如最典型的“拗句”——“平平仄平仄”(七律中则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虽然不符合五言诗“二四字异平仄”的近体句律,但是完全符合永明体避忌“蜂腰”病的二五异声的句律。(杜晓勤)
------这叫“永明律”?
二五异声若为律,则下列句型皆合“永明律”:
平平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
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仄声三声不同)
。。。
-----只限制二五两字的四声,这还叫律?
这么多合“永明律”者,为什么单独看中“平平仄平仄”?----这原因显然不能以“符合永明律”来解释吧?
再者,凡是一“律”,必有作品支持。永明体中有多少避忌了蜂腰的?再看看徐陵符合唐近体的五言诗,可是代表了近体诗的方向,哪里有“永明律”的影子?
所以所谓“二五异声永明律”是伪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5: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唐近体“拗”的原因,第一条:三仄尾三平尾本是正格------是杜的误解。

近体诗格律第一条是声律。但声律绝不仅仅是标准的双双平仄交换的律句,还有单换的情况,这在“换头术”中已有解释。王力解释声律时使用了“小拗”“半拗”,只是为了与“标准律句”区别,并非说小拗就是违律。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一三五不论”口诀产生的原因。
三平尾,三仄尾的禁忌说明格律决非只有声律,声律之外还有律。如三平尾,孤平,都是在平仄交替律之外的规定。

点评

关于三仄尾和三平尾,其在调声的相承术中明显可见三平尾是合律的,但是,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可见,开元天宝之后,三仄尾和三平尾便被摈弃出了合律之范畴,如果看不到这个变化言三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0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5: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因作者因无法调和声义矛盾的无奈之举;

------这条理由也牵强。像老杜文采横溢,不可能存在这种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5: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3 05:57 编辑

三,有意使用古律或拗律破律的一种”艺术探索,如使用特拗句“平平仄平仄”(合永明二五律)或古风句(既犯永明二五律又犯大同刘滔二四律仄仄平仄仄)。

-----这条还有点道理。是有意的。但理由不对。不是因为他们合什么“古律”,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古朴或者奇崛的效果而已。比如选用特拗句,为什么多用在律诗的第七句?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不同凡响出奇制胜的效果。如皇甫冉诗:
春思(一作刘长卿诗)(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五言诗是比七律古老的诗体,在永明体中就多有律化。所以唐近体中使用古风句也比七律多。但多用于首句。如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种首句故意使用古风句也几乎成了五律的一种风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06: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以上分析看,近体诗允许使用准律句应列入格律。五律首句允许使用大拗句甚至古风句也可以包容。

点评

不是首句应是出句,从贡举条式上可见,出句允许一定的大拗直到宋朝的科考都未改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0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23 07: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3 05:28
关于唐近体“拗”的原因,第一条:三仄尾三平尾本是正格------是杜的误解。

近体诗格律第一条是声律。但声 ...

关于三仄尾和三平尾,其在调声的相承术中明显可见三平尾是合律的,但是,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可见,开元天宝之后,三仄尾和三平尾便被摈弃出了合律之范畴,如果看不到这个变化言三平尾合律化则实在就是妄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4-23 0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3 06:05
从以上分析看,近体诗允许使用准律句应列入格律。五律首句允许使用大拗句甚至古风句也可以包容。 ...

不是首句应是出句,从贡举条式上可见,出句允许一定的大拗直到宋朝的科考都未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3 14: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3 06:05
从以上分析看,近体诗允许使用准律句应列入格律。五律首句允许使用大拗句甚至古风句也可以包容。 ...

看完你的简评杜晓勤《唐诗的拗律》,总得感觉,你还是没有跳出王力的泥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15: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3 15:17 编辑

谢朓五言八句永明体古诗43首
1 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 其一 芳树(南北朝·谢朓)  
早玩华池阴,复影沧洲枻。椅柅芳若斯,葳蕤纷可结。
霜下桂枝销,怨与飞蓬折。不厕玉盘滋,谁怜终委绝。
  
其二 临高台(时为隋王文学)(南北朝·谢朓)押职韵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3秋竹曲(南北朝·谢朓)  押支韵  显示自动注释 9
㛹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
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

曲池之水(南北朝·谢朓) 押东韵  显示自动注释
缓步遵莓渚,披衿待蕙风。芙蕖舞轻带,苞笋出芳丛。
浮云自西北,江海思无穷。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①。

同谢咨议咏铜爵台(南北朝·谢朓)  押庚韵  显示自动注释
繐帏飘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娟空复情。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①。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七(南北朝·谢朓)  
玄冬寂修夜,天围静且开。亭皋霜气怆,松宇清风来。
高琴时以思,幽人多感怀。幸藉汾阳想,岭首正徘徊①。

  其八(南北朝·谢朓)  显示自动注释
怆怆绪风兴,祁祁族云布。严气集高轩,稠阴结寒树。
日月谬论思,朝夕承清豫。徒藉小山文,空揖章台赋①。

  其九(南北朝·谢朓)  显示自动注释
肃景游清都,修簪侍兰室。累榭疏远风,广庭丽朝日。
穆穆神仪静,愔愔道言密。一餐系灵表,无吝科年历①。

 其十(南北朝·谢朓)  押灰韵  显示自动注释
清房洞已静,閒风伊夜来。云生树阴远,轩广月容开。
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风猷冠淄邺,衽舄愧唐枚①。

  其十一(南北朝·谢朓)  押敬韵  显示自动注释
方池含积水,明月流皎镜。规荷承日泫,彯鳞与风泳。
上善叶渊心,止川测动性。幸是方春来,侧点游濠盛①。

  其十二(南北朝·谢朓)
  押阳韵  显示自动注释
浮云西北起,飞来下高堂。合散轻帷表,飘舞桂台阳。
遥阶收委羽,平地如夜光。眷言金玉照,顾惭兰蕙芳①。

  其十三(南北朝·谢朓)
  押真韵  显示自动注释
炎光缺风雅,宗霸拯时伦。龙德待云雾,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霜华宿草陈。英威遽如是,徘徊歧路人①。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十四(南北朝·谢朓)
分悲玉瑟断,别绪金樽倾。风入芳帷散,缸华兰殿明。
想折中园草,共知千里情。行云故乡色,赠此一离声①。

 其十五(南北朝·谢朓)
  押东韵  显示自动注释
年华豫已涤,夜艾赏方融。新萍时合水,弱草未胜风。
闺幽瑟易响,台迥月难中。春物广馀照,兰萱佩未穷①。

 其十六(南北朝·谢朓)
连漪映馀雪,严城限深雾。清寒起洞门,东风急池树。
神居望已肃,徘徊举冲趣。栖归如迟咏,丘山不可屡①。

和纪参军服散得益诗(南北朝·谢朓)
金液称九转,西山歌五色。炼质乃排云,濯景终不测。
云英谁可饵,且驻羲和力。能令长卿卧,暂故遇真识①。

和王中丞闻琴诗(南北朝·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①。

赠王主簿诗二首 其一(南北朝·谢朓)
日落窗中坐,红妆好颜色。舞衣襞未缝,流黄覆不织。
蜻蛉草际飞,游蜂花上食。一遇长相思,愿寄连翩翼①。。

  其二(南北朝·谢朓)
清吹要碧玉,调弦命绿珠。轻歌急绮带,含笑解罗襦。
馀曲讵几许,高驾且踟蹰。徘徊韶景暮,惟有洛城隅①。

和别沈右率诸君诗(南北朝·谢朓)。
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叹息东流水,如何故乡陌。
重树日芬蒀,芳洲转如积。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①。

离夜诗(南北朝·谢朓) 押灰韵  显示自动注释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
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杯①。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南北朝·谢朓)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陵高迟关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归飞无羽翼,其如离别何①。

望三湖诗(南北朝·谢朓)  押职韵  显示自动注释
积水照赪霞,高台望归翼。平原周远近,连汀见纡直。
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薄暮伤哉人,婵媛复何极①。

送江水曹还远馆诗(南北朝·谢朓)押陌韵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①。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诗(南北朝·谢朓) 押庚韵  
方舟泛春渚,携手趋上京。安知慕归客,讵忆山中情。
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

临溪送别诗(南北朝·谢朓)  押遇韵  
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叶上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荒城迥易阴,秋溪广难渡。沫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后斋回望诗(南北朝·谢朓) 押泰韵  显示自动注释
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
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巩洛常眷然,摇心似悬旆①。

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南北朝·谢朓)
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28
花枝聚如雪,芜丝散犹网。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①。

祀敬亭山庙诗(南北朝·谢朓) 押麌韵  显示自动注释
剪削兼太华,峥嵘跨玄圃。贝阙视阿宫,薜帷阴网户。
参差时未来,徘徊望沣浦。椒糈若馨香,无绝传终古①。

出下馆诗(南北朝·谢朓)  押屋韵  
麦候始清和,凉雨销炎燠。红莲摇弱荇,丹藤绕新竹。
物色盈怀抱,方驾娱耳目。零落既难留,何用存华屋①。

落日同何仪曹煦诗(南北朝·谢朓)  押合韵  
参差复殿影,氛氲绮罗杂。风入天渊池,芰荷摇复合。
远听雀声聚,回望树阴沓。一赏桂尊前,宁伤蓬鬓飒。

夜听妓诗二首 其一(南北朝·谢朓)押旱韵  
琼闺钏响闻,瑶席芳尘满。要取洛阳人,共命江南管。
情多舞态迟,意倾歌弄缓。知君密见亲,寸心传玉碗

夜听妓诗二首 其二(南北朝·谢朓)  押侵韵  
上客光四座,佳丽直千金。挂钗报缨绝,堕珥答琴心。
蛾眉已共笑,清香复入襟。欢乐夜方静,翠帐垂沈沈①。

咏蔷薇诗(南北朝·谢朓)
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发萼初攒紫,馀采尚霏红。
新花对白日,故蕊逐行风。参差不俱曜,谁肯盻薇丛

9咏蒲诗(南北朝·谢朓)押虞韵  显示自动注释
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间厕秋菡萏,出入春凫雏。
初萌实雕俎,暮蕊杂椒涂。所悲塘上曲,遂铄黄金躯①。

8咏兔丝诗(南北朝·谢朓)
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烂熳已万条,连绵复一色。
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所贵能卷舒,伊用蓬生直①。


游东堂咏桐诗(南北朝·谢朓)  押鱼韵  
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馀。叶生既婀娜,叶落更扶疏。
无华复无实,何以赠离居。裁为圭与瑞,足可命参墟 。

杂咏三首 其一 镜台(南北朝·谢朓)
玲珑类丹槛,苕亭似玄阙。对凤悬清冰,垂龙挂明月。
照粉拂红妆,插花理云发。玉颜徒自见,常畏君情歇①。

  其二 灯(南北朝·谢朓) 押冬韵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其三 烛(南北朝·谢朓)
杏梁宾未散,桂宫明欲沈。暧色轻帏里,低光照宝琴。
徘徊云髻影,的烁绮疏金。恨君秋月夜,遗我洞房阴①40。

同咏乐器 琴(南北朝·谢朓) 押支韵  显示自动注释
洞庭风雨干,龙门生死枝。雕刻纷布濩,冲响郁清危。
春风摇蕙草,秋月满华池。是时操别鹤,淫淫客泪垂。

同咏坐上玩器(南北朝·谢朓) 押支韵  
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
勿言素韦洁,白沙尚推移。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

同咏坐上所见一物 席(南北朝·谢朓)
本生潮汐池,落景照参差。汀洲蔽杜若,幽渚夺江蓠。
遇君时采撷,玉座奉金卮。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


    -----------------------------------------------------------
43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3 15: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3 15:08
谢朓五言八句永明体古诗43首
1 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 其一 芳树(南北朝·谢朓)  
早玩华池阴,复 ...

你对永明体声律,卡的不严谨!
谢朓五言八句永明体古诗43首
1 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 其一 芳树(南北朝·谢朓)  
早玩华池阴,复影沧洲枻。椅柅芳若斯,葳蕤纷可结。【阴·斯】
霜下桂枝销,怨与飞蓬折。不厕玉盘滋,谁怜终委绝。

其二 临高台(时为隋王文学)(南北朝·谢朓)押职韵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归·还】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点评

谢朓五言八句永明体古诗43首 1 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 其一 芳树(南北朝·谢朓)   早玩华池阴,复影沧洲枻。椅柅芳若斯,葳蕤纷可结。 霜下桂枝销,怨与飞蓬折。不厕玉盘滋,谁怜终委绝。平头   2其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23 22: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2: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3 23:02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4-23 15:54
你对永明体声律,卡的不严谨!
谢朓五言八句永明体古诗43首
1 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 其一 芳树(南 ...

谢朓五言八句永明体古诗43首不犯“八病”的没几首!1 同沈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二首 其一 芳树(南北朝·谢朓)  
早玩华池阴,复影沧洲枻。椅柅芳若斯,葳蕤纷可结。
下桂枝销,怨与飞蓬折。不厕玉盘滋,谁怜终委绝。平头

  2其二 临高台(南北朝·谢朓)押职韵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平头,鹤膝

3秋竹曲(南北朝·谢朓)  押支韵  
娟绮窗北,结根未参差。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
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平头

4曲池之水(南北朝·谢朓) 押东韵  
缓步遵莓渚,披衿待蕙风。芙蕖舞轻带,苞笋出芳丛。
浮云自西北,江海思无穷。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

5同谢咨议咏铜爵台(南北朝·谢朓)  押庚韵  
繐帏飘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襟染泪迹,婵娟空复情。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鹤膝 平头
   
6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七(南北朝·谢朓)  
冬寂修夜,天围静且开。亭皋霜气怆,松宇清风来。鹤膝
琴时以思,幽人多感怀。幸藉汾阳想,岭首正徘徊。平头

7  其八(南北朝·谢朓)  
怆怆绪风兴,祁祁族云布。严气集高轩,稠阴结寒树。
月谬论思,朝夕承清豫。徒藉小山文,空揖章台赋①。平头

8  其九(南北朝·谢朓)  显示自动注释
肃景游清都,修簪侍兰室。累榭疏远风,广庭丽朝日。
穆穆神仪静,愔愔道言密。一餐系灵表,无吝科年历①。

9 其十(南北朝·谢朓)  押灰韵  
房洞已静,閒风伊夜来。云生树阴远,轩广月容开。平头
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风猷冠淄邺,衽舄愧唐枚。

10  其十一(南北朝·谢朓)  押敬韵  
方池含积水,明月流皎镜。规荷承日泫,彯鳞与风泳。
上善叶渊心,止川测动性。幸是方春来,侧点游濠盛。鹤膝

11  其十二(南北朝·谢朓)押阳韵  
云西北起,飞来下高堂。合散轻帷表,飘舞桂台阳。平头
遥阶收委羽,平地如夜光。眷言金玉照,顾惭兰蕙芳。

12  其十三(南北朝·谢朓)押真韵  显示自动注释
炎光缺风雅,宗霸拯时伦。龙德待云雾,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霜华宿草陈。英威遽如是,徘徊歧路人。平头

13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十四(南北朝·谢朓)
分悲玉瑟断,别绪金樽倾。风入芳帷散,缸华兰殿明。
想折中园草,共知千里情。行云故乡色,赠此一离声。

14 其十五(南北朝·谢朓) 押东韵  
年华豫已涤,夜艾赏方融。新萍时合,弱草未胜风。
闺幽瑟易,台迥月难中。春物广馀照,兰萱佩未穷。蜂腰,鹤膝

15 其十六(南北朝·谢朓)
连漪映馀雪,严城限深雾。清寒起洞门,东风急池树。平头
神居望已肃,徘徊举冲趣。栖归如迟咏,丘山不可屡。

16和纪参军服散得益诗(南北朝·谢朓)
金液称九转,西山歌五色。炼质乃排云,濯景终不测。
云英谁可饵,且驻羲和力。能令长卿卧,暂故遇真识。蜂腰

17和王中丞闻琴诗(南北朝·谢朓)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平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蜂腰

赠王主簿诗二首 其一(南北朝·谢朓)
日落窗中坐,红妆好颜色。舞衣襞未缝,流黄覆不织。平头
蜻蛉草际飞,游蜂花上食。一遇长相思,愿寄连翩翼。平头鹤膝

18  其二(南北朝·谢朓)
清吹要碧玉,调弦命绿珠。轻歌急绮带,含笑解罗襦。
馀曲讵几许,高驾且踟蹰。徘徊韶景暮,惟有洛城隅。

19和别沈右率诸君诗(南北朝·谢朓)。
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叹息东流水,如何故乡陌。
重树日芬蒀,芳洲转如积。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平头

20离夜诗(南北朝·谢朓) 押灰韵  显示自动注释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重韵
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杯。

21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南北朝·谢朓)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陵高迟关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归飞无羽翼,其如离别何。平头

22望三湖诗(南北朝·谢朓)  押职韵  
积水照赪霞,高台望归翼。平原周远近,连汀见纡直。平头
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薄暮伤哉人,婵媛复何极。

23送江水曹还远馆诗(南北朝·谢朓)押陌韵  
高馆临荒,清川带长陌。上有流思,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树际花犹白。日暮有重,何由尽离席。鹤膝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诗(南北朝·谢朓) 押庚韵  
方舟泛春渚,携手趋上京。安知慕归,讵忆山中情。
香风蕊上,好鸟叶间鸣。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鹤膝

25临溪送别诗(南北朝·谢朓)  押遇韵  
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叶上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城迥易阴,秋溪广难渡。沫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平头

26后斋回望诗(南北朝·谢朓) 押泰韵  
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鹤膝
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巩洛常眷然,摇心似悬旆。

27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南北朝·谢朓)
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平头
枝聚如雪,芜丝散犹网。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28祀敬亭山庙诗(南北朝·谢朓) 押麌韵  显示自动注释
剪削兼太,峥嵘跨玄圃。贝阙视阿,薜帷阴网户。
参差时未,徘徊望沣浦。椒糈若馨,无绝传终古。 鹤膝

29出下馆诗(南北朝·谢朓)  押屋韵  
麦候始清和,凉雨销炎燠。红莲摇弱荇,丹藤绕新竹。
物色盈怀抱,方驾娱耳目。零落既难留,何用存华屋。

30落日同何仪曹煦诗(南北朝·谢朓)  押合韵  
差复殿影,氛氲绮罗杂。风入天渊池,芰荷摇复合。平头
远听雀声聚,回望树阴沓。一赏桂尊前,宁伤蓬鬓飒。

31夜听妓诗二首 其一(南北朝·谢朓)押旱韵  
琼闺钏响,瑶席芳尘满。要取洛阳,共命江南管。鹤膝
情多舞态,意倾歌弄缓。知君密见,寸心传玉碗

32夜听妓诗二首 其二(南北朝·谢朓)  押侵韵  
上客光四座,佳丽直千金。挂钗报缨绝,堕珥答琴心。
眉已共笑,清香复入襟。欢乐夜方静,翠帐垂沈沈。平头

33咏蔷薇诗(南北朝·谢朓)
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发萼初攒紫,馀采尚霏红。平头
新花对白日,故蕊逐行风。参差不俱曜,谁肯盻薇丛

34咏蒲诗(南北朝·谢朓)押虞韵  显示自动注释
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间厕秋菡萏,出入春凫雏。
初萌实雕俎,暮蕊杂椒涂。所悲塘上曲,遂铄黄金躯。

35咏兔丝诗(南北朝·谢朓)
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烂熳已万,连绵复一色。
安根不可,萦心终不测。所贵能卷,伊用蓬生直鹤膝

36游东堂咏桐诗(南北朝·谢朓)  押鱼韵  
桐北窗外,高枝百尺馀。叶生既婀娜,叶落更扶疏。平头
无华复无实,何以赠离居。裁为圭与瑞,足可命参墟

37杂咏三首 其一 镜台(南北朝·谢朓)
珑类丹槛,苕亭似玄阙。对凤悬清冰,垂龙挂明月。平头
照粉拂红妆,插花理云发。玉颜徒自见,常畏君情歇。

38  其二 灯(南北朝·谢朓) 押冬韵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
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平头

39  其三 烛(南北朝·谢朓)
杏梁宾未,桂宫明欲沈。暧色轻帏,低光照宝琴。鹤膝
徘徊云髻,的烁绮疏金。恨君秋月夜,遗我洞房阴。

40同咏乐器 琴(南北朝·谢朓) 押支韵 
庭风雨干,龙门生死枝。雕刻纷布濩,冲响郁清危。平头
春风摇蕙草,秋月满华池。是时操别鹤,淫淫客泪垂。

41同咏坐上玩器(南北朝·谢朓) 押支韵  
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取则龙文鼎,三趾献光仪。平头
勿言素韦洁,白沙尚推移。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

42同咏坐上所见一物 席(南北朝·谢朓)
本生潮汐池,落景照参差。汀洲蔽杜,幽渚夺江蓠。鹤膝
遇君时采,玉座奉金卮。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3 23: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谢朓的诗可以看出,当时四声八病只是一种提倡,想法,倾向,根本谈不上法则,谈不上遵守。只有像试律诗一样严格规定时才会遵守,而且还会故意破律。可见诗人的纪律观念是很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5: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4 05:33 编辑

定型五律诗律细,五律本该无大拗(杜审言的诗)
唐近体诗定型于沈宋杜审言等修文馆学士的诗。从杜审言留下来的29首五律可见:使用标准律句146句占大多数(63%),
拗句中:首字拗造成孤平1例,第三字拗1例,其余皆是首字拗。首字拗75句/次句首字救50句,可见小拗救占大多数(67)。
  29首诗使用了特拗句2首(7%),三仄尾句8句(8首/29=28%),可见三仄尾使用频率较高。特拗句也不算太少。但无三平尾句。
29首只有1首存在失对失粘现象,可见平仄粘对律已经占绝对优势(97%)
小结:小拗句和标准律句均为正格律句。律诗应多使用标准律句,可使用小拗句并且尽量下句救。偶尔可用特拗句和三仄尾句,孤平句尽量避免,三平尾句不允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05: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0-4-24 05:47 编辑

总结格律:
1,声律:句中声律平仄双双交替;小拗救为正格,避免形成孤平句。允许特拗句和三仄尾句。
2,韵律,双数句尾为韵脚,首句可入韵,应避免三平尾。
3,句法上二(四)下三,修辞法中二联对偶。
4,全诗遵守平仄粘对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4 05: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4 05:45
总结格律:
1,声律:句中声律平仄双双交替;小拗救为正格,避免形成孤平句。允许特拗句和三仄尾句。
2,韵 ...

这就对了:
五言是二三节奏,
七言是二二三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4 05: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4 05:45
总结格律:
1,声律:句中声律平仄双双交替;小拗救为正格,避免形成孤平句。允许特拗句和三仄尾句。
2,韵 ...

不管是【理论】还是【作品】
都要符合元兢的【25四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4 06: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4 05:45
总结格律:
1,声律:句中声律平仄双双交替;小拗救为正格,避免形成孤平句。允许特拗句和三仄尾句。
2,韵 ...

总结格律:
1,声律:句中声律平仄双双交替;小拗救为正格,避免形成孤平句。允许特拗句和三仄尾句
2,韵律,双数句尾为韵脚,首句可入韵,应避免三平尾
3,句法上二(四)下三,修辞法中二联对偶。
4,全诗遵守平仄粘对律。
=====================


飘红的部分,唐朝根本就没有这些歪理!

点评

《拗体》 按律诗平顺稳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则二句三句当用仄声。四句五句当用平声,六句七句当用仄声。八句当用平声。用仄反是,若一失粘,皆为拗体。其诗有入此体而已。见律诗绝句类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1 0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4-24 06: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0-4-24 05:45
总结格律:
1,声律:句中声律平仄双双交替;小拗救为正格,避免形成孤平句。允许特拗句和三仄尾句。
2,韵 ...

针叶林,三羊不是小看你,元兢的换头术,你也未必解释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5-1 00: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5-1 02:42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4-24 06:03
总结格律:
1,声律:句中声律平仄双双交替;小拗救为正格,避免形成孤平句。允许特拗句和三仄尾句。
2, ...

第二,不调病。不调者,谓五字内除第一字、第五字,于三字用上、去、入声相次 者。平声非病限。此是巨病,古今才子多不晓。唐‧王昌龄唐朝新定诗格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 。上去入声一管。

后人论得更多,你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



《拗体》
按律诗平顺稳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则二句三句当用仄声。四句五句当用平声,六句七句当用仄声。八句当用平声。用仄反是,若一失粘,皆为拗体。其诗有入此体而已。见律诗绝句类者,即注其下。今复采其所未录者列之。又有句不拗而字拗者,亦附著焉。

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是避下三连病云云。  

三连只有前面的三连是不忌的
天宝集、白氏文集也都是唐人的,敢说唐人根本就没有这些歪理你就大嘴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5-1 02: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0-5-1 02:38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5-1 00:54
第二,不调病。不调者,谓五字内除第一字、第五字,于三字用上、去、入声相次 者。平声非病限。此是巨病,古今才子多不晓。唐‧王昌龄唐朝新定诗格

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 。上去入声一管。
唐·王昌龄没有《唐朝新定诗格》

点评

是诗格旧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5-1 0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5-1 02: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重复发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0-5-1 02: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0-5-1 02:46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0-5-1 02:32
唐·王昌龄没有《唐朝新定诗格》

是诗格旧题

但看诗例这条还算不上近体的拗,其是四声碎用的拗
2345截图2020050102392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0-5-1 02: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0-5-1 02:40
是诗格旧题

但看诗例这条还算不上近体的拗,其是四声碎用的拗

崔融有《唐朝新定诗格》
王昌龄有《诗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3 1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