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15

【转帖】抛弃了文言文,哪来的诗和远方?

[复制链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07
贡献
14750
金钱
1911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9 14: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抛弃了文言文,哪来的诗和远方?
[url=]学习经典古诗词[/url]
关于是否要废除文言文的讨论,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当时的北大教授胡适是力主废除古文,推行白话文的。
有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古文比白话文精简。
胡适却举了个例子,古文用四个字表达的“无能为力”,白话文三个字“办不了”就表达了。
推广更能够被普通大众接受和学习的语言形式,确实是新文化运动那个时代的必须,但是胡适先生所举的这个例子,其实并不正确。
“无能为力”四个字, 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是一种通过否定自己,来拒绝别人的表达方式。
这四个字表达出来的潜台词是:我才疏学浅,实在是帮不上您什么忙
“无能”才是关键,“为力”只是结果。
而“办不了”三个字,虽然同样达到了拒绝别人的效果,但是感情色彩上,就很生硬,容易让被拒绝的一方产生更强的不适感。
余秋雨曾经写一篇散文,散文中有这样一个关于绑架的故事。
一名叫吴忠义的刑侦专家在翻阅旧案卷的时候看到了一张绑匪写给受害人家属的小纸条: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纸条上一共有十九个字,六个标点,但是吴忠义却从这张纸条,破了这个悬了八年的绑架案。
我们再一次看一下这十九个字: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一般人在说方向的时候,都会说东南西北、多少步、多少米的定位方法,但是这张纸条上,既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步数量词。
四个字关键词:。就完成了交代方位的任务。
特别是最后的那个“”字,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用到的字眼。
一般人会说,向右边,有一个亭子。
但是只有用“”字,才能在保证被指引者的主观视角不改变,同时不破坏这个句子的结构和韵脚。
在两个“二三”结构之后,用一个“五四”结构。十分顺口。
犯罪分子这是在卖弄自己的文采吗?显然不是。
这是他长期从事古文工作的自然流露。
吴忠义根据这一点,缩小了侦查范围,最终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一名大学中文老师。
古文的精妙融入了这位老师的生活中,同时也出卖了他。
01
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
近年来,国风类的节目越来越受欢迎,在《中国有嘻哈》中,选手们会因为押韵特别流畅被众多观众喜爱拥护。
其实这些押韵,在古文大家的眼里,真的特别小儿科。
不信?你随便找一篇汉赋。通篇各种押韵,而且对仗工整。
高中时候我们学过的《滕王阁序》、闻名遐迩的《哀江南赋》都是代表作,如果你觉得汉赋太难,也有简单的: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怎么样,一串念下来,是不是神清气爽,觉得特别带劲?
02
学好古文,可以谈对象
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看上了一个中文系的姑娘,下了大工夫追求。
又是请客吃饭,又是送口红买东西,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还把自己包装成爱好古诗词的文艺青年跟姑娘套近乎。
姑娘也芳心暗许,眼看就差一层窗户纸要捅破了。
七夕那天,朋友买了一束玫瑰花,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当众向姑娘表白,结果姑娘却拒绝了。
朋友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问我为啥被拒绝。
我也很好奇,于是问他:是不是你说错什么了?
朋友说:绝对没有,当时我捧着玫瑰就说了一句:十里春风不如你。
我说:你特么活该。春风十里不如你,是冯唐的诗句,化用自杜牧的诗《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你知道这《赠别》是和谁离别吗?
朋友想当然地说:那当然是杜牧的女朋友啦!
错了,是青楼里的妓女。
03
学好古文,可以给孩子起名字
曾经看到过一对龙凤胎兄妹的名字。
男孩叫张一柱,女孩叫张一弦。
我还纳闷,这什么名字,张一柱,还不如张铁柱呢。
结果一问,这俩孩子的母亲叫做:李华年,因为难产去世了。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拍案叫绝的好名字。
还有个关于名字的故事。
屠呦呦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了,因为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也知道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雅不雅?好听不好听?
不光优雅好听,这个名字后面还有个大秘密,因为这首诗后面几句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这个蒿,就是屠呦呦提取到青蒿素的青蒿。
一个来自于古文的名字,早已将命运的伏笔埋进了她的一生。
学古文,不能让我们一瞬间大富大贵,也很难说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历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古文是没有什么用的。
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学什么东西都必须要实用的话,那么诗和远方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学的时候,奶奶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学软笔书法。
教课的是一个老爷爷,山羊胡子,满脸皱纹,但是腰杆却是笔直的。
他的第一趟书法课,没有教握笔,没有教结构,而是教唐诗。
老人家告诉我们:学写字,要先学诗。不懂古人诗词中的意味,字就写不出精气神。
于是我们每天一首唐诗。
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那个时候我也根本不懂这些句子的意思,完全就是死记硬背下来。
老先生也没教我们多久,大概上了半个月课,刚开始临摹字帖,老先生就摔伤了腿,养病去了。
可是后来,我明白了。
背井离乡,去省重点上高中的时候,我明白了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高中毕业,同学们各奔东西的时候,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挥手自兹去”。
文言文并没有在物质上增加我们生活的广度,但是在精神上增加了我们生活的深度。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的原因。
当然我并不是说文言文就比白话文要好。
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存在的文言文,和用于日常交流的白话文之间,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我反对的是数典忘祖的反智主义,认为我学不会的,我不想学的都是没有用的。
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读书学习的。

617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422
贡献
28023
金钱
337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9 17: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我学不会的,我不想学的都是没有用的。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读书学习的。——对此深表赞同!现在的学生很多就是这种德性,没法研究;另外,朝廷就从来没真正喜欢过文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主题

8535

帖子

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39
贡献
9599
金钱
1293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2-19 19: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目恐怕要引起争议,我也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但并不认为文言文是诗和远方的唯一载体。

点评

我同意这个观点,我支持两者相生共存,但反对一方压过一方,毕竟两者的应用场景不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9 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0
贡献
11258
金钱
131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2-19 1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苍茫斋主 发表于 2019-12-19 19:48
这个题目恐怕要引起争议,我也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但并不认为文言文是诗和远方的唯一载体。 ...

我同意这个观点,我支持两者相生共存,但反对一方压过一方,毕竟两者的应用场景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0
贡献
11258
金钱
131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2-19 20: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觉凡 于 2019-12-19 20:14 编辑

我觉得需要警惕的是:过分的使命感,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名利心。
比如觉凡不反对他人用新韵写近体诗,但自己只会执于平水韵。
现在有些“砖家”恨不得灭了平水韵,对用平水韵的人群视作封建遗老,这又是什么心态呢。
毕竟唐宋横贯千古流传,为何相煎太急?就不能给近体诗留一扇气窗吗?
何必急不可奈地对着一船人横扫杆子?
当有一天人们无法再欣赏前贤的韵律之美。
当有一天人们倒过来批判唐宋之人不懂韵律平仄之美。
于是,觉凡就只能呵呵......

点评

现在有些“砖家”恨不得灭了平水韵,对用平水韵的人群视作封建遗老,我们很有必要分析一下持有这样观点的都是些什么人。 1、永远与时俱进的老干。思想政治觉悟奇高,反对任何封资修,以歌功颂德为终极审美观念。 2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9 22:39
赞成。我也赞成上面各位所说,其实新文体和文言文都可以通向诗和远方,不可简单地否定其中之一。但是,文言文流传了这么多年,毕竟在通向美的道路上已经做过大量探索,我们应该继承下来,从中汲取营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9 2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07
贡献
14750
金钱
1911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22: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凡 发表于 2019-12-19 20:10
我觉得需要警惕的是:过分的使命感,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名利心。
比如觉凡不反对他人用新韵写近体诗,但 ...

赞成。我也赞成上面各位所说,其实新文体和文言文都可以通向诗和远方,不可简单地否定其中之一。但是,文言文流传了这么多年,毕竟在通向美的道路上已经做过大量探索,我们应该继承下来,从中汲取营养。

点评

诗翁这个但是,是最重要的一点。 支持观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9 2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0
贡献
11258
金钱
131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2-19 22: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月色 发表于 2019-12-19 22:11
赞成。我也赞成上面各位所说,其实新文体和文言文都可以通向诗和远方,不可简单地否定其中之一。但是,文 ...

诗翁这个但是,是最重要的一点。
支持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422
贡献
28023
金钱
337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19 22: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凡 发表于 2019-12-19 20:10
我觉得需要警惕的是:过分的使命感,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名利心。
比如觉凡不反对他人用新韵写近体诗,但 ...

现在有些“砖家”恨不得灭了平水韵,对用平水韵的人群视作封建遗老,我们很有必要分析一下持有这样观点的都是些什么人。
1、永远与时俱进的老干。思想政治觉悟奇高,反对任何封资修,以歌功颂德为终极审美观念。
2、有个性的现代文艺青年。没有传统不能颠覆,开创时尚是责无旁贷的。
3、哗众取宠的诗论家。继承白话文运动遗风,高举学术改革的大旗,鼓吹所谓新诗风。
4、散文诗爱好者。根本没有格律概念,文体是断句+换行,文风是云山雾罩,随性运笔。
上述4种人,始终是反对平水韵的主力,因为他们不具备驾驭平水韵的能力,反对是为了挽尊,潜意识里面怕露怯而已。

点评

若初兄此言出如立照妖镜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0 11:04
我记得看过老舍先生的一文,狠批传统鼓词(实则是清代子弟书)《白帝城》: 壮怀无可与天争,泪洒重衾病枕红。 江左仇深空切齿,桃园义重苦伤情。 几根傲骨支床瘦,一点雄心至死明。 酒后茶余谈今古,唱一段先主托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0 0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07
贡献
14750
金钱
1911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0 00: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若初 发表于 2019-12-19 22:39
现在有些“砖家”恨不得灭了平水韵,对用平水韵的人群视作封建遗老,我们很有必要分析一下持有这样观点的 ...

我记得看过老舍先生的一文,狠批传统鼓词(实则是清代子弟书)《白帝城》:
壮怀无可与天争,泪洒重衾病枕红。
江左仇深空切齿,桃园义重苦伤情。
几根傲骨支床瘦,一点雄心至死明。
酒后茶余谈今古,唱一段先主托孤白帝城。
老舍说:什么是壮怀?什么是无可?什么是江左?。。。简直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后来看到记叙他的文章,他却把这一段当作讲课的范本。

点评

文学艺术,一旦掺和进去政治意识形态问题,那就变味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0 0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422
贡献
28023
金钱
337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20 00: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月色 发表于 2019-12-20 00:23
我记得看过老舍先生的一文,狠批传统鼓词(实则是清代子弟书)《白帝城》:
壮怀无可与天争,泪洒重衾病 ...

文学艺术,一旦掺和进去政治意识形态问题,那就变味了……

点评

我最近在翻一本中山大学的《古汉语基础知识》,这本书与我相比算得上是同龄人了,1978年出版的书。 里面经常出现一些时代特色的指导思想,不时让我跳出阅读的状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0 01:15
正是如此,可悲可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0 0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07
贡献
14750
金钱
1911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0 00: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若初 发表于 2019-12-20 00:26
文学艺术,一旦掺和进去政治意识形态问题,那就变味了……

正是如此,可悲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0
贡献
11258
金钱
131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2-20 0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若初 发表于 2019-12-20 00:26
文学艺术,一旦掺和进去政治意识形态问题,那就变味了……

我最近在翻一本中山大学的《古汉语基础知识》,这本书与我相比算得上是同龄人了,1978年出版的书。
里面经常出现一些时代特色的指导思想,不时让我跳出阅读的状态。

点评

这很正常,其实我倒是很喜欢看那个时代的书,有特色啊,没赶上那个时候,只能通过这些物品去感知一下了,这就是物证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0 0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422
贡献
28023
金钱
3374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20 0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凡 发表于 2019-12-20 01:15
我最近在翻一本中山大学的《古汉语基础知识》,这本书与我相比算得上是同龄人了,1978年出版的书。
里面 ...

这很正常,其实我倒是很喜欢看那个时代的书,有特色啊,没赶上那个时候,只能通过这些物品去感知一下了,这就是物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0
贡献
11258
金钱
1312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2-20 11: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若初 发表于 2019-12-19 22:39
现在有些“砖家”恨不得灭了平水韵,对用平水韵的人群视作封建遗老,我们很有必要分析一下持有这样观点的 ...

若初兄此言出如立照妖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6716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61
贡献
7826
金钱
1044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2-20 1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月老!对这一点上,胡适虽是我老乡,却不喜欢;而余秋雨,作为安徽的女婿,爱屋及乌,夫妻俩均是我喜欢的。

点评

原来丁丁是安徽的,人文圣地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0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月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07
贡献
14750
金钱
1911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0 12: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伐木丁丁 发表于 2019-12-20 12:21
我支持月老!对这一点上,胡适虽是我老乡,却不喜欢;而余秋雨,作为安徽的女婿,爱屋及乌,夫妻俩均是我喜 ...

原来丁丁是安徽的,人文圣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0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