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长信 于 2019-12-18 00:30 编辑
《假如美丽是真的》=论诗诗97.+诗片77. 文/林长信
1) 要我讲什么,名模的信徒? 再曲线美妙也离我远如东海 而丰厚的笑唇早给埋入西湖
无论如何她这辈子 都得死贴我这医美*师傅
2) 似曾相识的抽脂纤腰 无罩双峰波涛在起舞 日光下的浮华女郞 扭步T台上怕什么曝光过度 我爱手术灯光照亮的鲜血 真的淋漓出诚意十足// *丰乳、减腰、美臀、双眼皮、削颧、挺鼻、改唇、变发、换肤、…,凡想得到就手术得成。以歌舞艺术家/白皮肤黑人迈克·杰克逊可称为医学美容之代表作。
2019-11-7#19J9(隔行押韵) 诗思:真诚的艺术作品的效果或欠强烈,但阅听人所珍惜的是其自骨中渗出的真血。 > > >【参考部分】如下,仅供参考,读者大可略过不看.谢谢! > 诗片77.《歌词并不等同于诗》林长信/2019-11-11 歌曲的【歌词】不等同于【诗】。以a事件=>b被纪录/报导/被得知=>c成为诗作=>d成为歌曲=>e成为戏剧/电影,在第3阶段的时候是c诗作。当然,也有直接由a/b而跃入d/e者,并没有第3阶段的c诗作。 1真实/2优雅/3明晰/4深度(类近:信/雅/达)是艺术之美的要素。一首歌词(不等同于诗)的版本有很多,各个版本有视角/艺思/文藻…等多元差异,叫各花入各眼。 唐宋的诗会流行到民间传诵/传唱,唐宣宗《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宋词用的是可配乐的[词牌],当然能唱,但也可供作直接地文字欣赏。而元曲则曲词中含有舞台上的台步/舞蹈/动作/手势/表情等等,所以,若离开《西厢记》剧场坐于书房光作文字阅读,虽可怀想而欣赏,但是会有所缺憾。正如歌剧/音乐剧/音乐电影-例:窈窕淑女、真善美、屋顶上的提琴手-的唱词,都因与戏剧同时演出才相得益彰。 [诗]会被加上曲调而转成【歌词】,但戏剧中可唱的【歌词】不因逆向去掉音乐就必成为[诗]。歌曲的【歌词】并不等同于【诗】。// > 附:回复:《从音乐谈诗,诗的音乐属性》文/韩鲁珩,2016-11-5 &=(长信敬答)“艺术作品”精专于调动/升华情感,但艺术的起飞基地是科学的、有理路、可理解的。非洲原野的鼓音传讯(息),不止于长城关口的烽烟示警(讯),鼓音在节奏明确之外,若用掌肉以外的五指与分指、与鼓缘/鼓边加以穿插敲击,一样可以于节奏之外产生音色与旋律。这些“统一与变化的技艺”都是起步自理智。 【节奏】可以调动阅听人去获得停顿、休止、与前进方向,所以国乐团里的鼓点师傅可以就是隐性的演奏指挥。 诗文中的押韵、轻重音、音步、四声调、分段等等都会产生一种节奏感,给予阅听人得享愉悦。所以,写诗人何苦徒劳的去不赞同诗歌中有押韵?悄悄瞧瞧,连街头叫卖的货郎都爱用押韵,文人又何必自甘蹲到货郎的臀后?君不见,西方人对某些建筑物评说:这建物的[屋顶形式]的连绵变化、[阳台分布]是有节奏、有韵律,是诗化的。建筑物如此诗化,那文字呈现的现代诗/自由诗也可大大方方地加以押韵。而且押韵可运用的变化可多了,足让写诗人自由地发挥,并且不会妨碍他的自由。试问:红绿灯是[妨碍]还是[有助]行人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