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4|回复: 9

填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旧体诗空白的草茅诗人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9-10-6 22:2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章诗话系列之六

自2017年我在微信发出《今人旧体诗话》后,知青农友陈瑞光(中大中文系77级)给我发来他的同学苏炜一篇文章,提到广东省台山有个程坚甫(1899—1989),旧体诗艺堪称当代杜甫。

程坚甫在广州中学毕业后,历任燕塘军校图书馆管理员、广东省盐业公会秘书、韶关警察局文书、中山地方法院秘书、广东省高等法院汕头分院秘书。1949年政权易帜前夕去职还乡务农,以种菜、卖菜、采柴、卖柴、养鸡、卖鸡,为生产队收家肥和捡猪屎等维生。

在长达数十年每每三餐不继的饥寒穷困之中,程坚甫以写诗充盈饥腹,纾解困顿生涯。《寄怀》:

自笑狂如马脱缰,斗诗赌酒兴弥长。

箧中检出无完褐,梦里吟成有断章。

听尽莺鸣余发亩,留些鸡食合分粮。

蹉跎抱卷空山老,何似黄花晚节香?

发亩,出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段名言之前:“舜发于畎亩之中……”。

偶成寄熙甫翁

蚊雷聚响震三台,多少吟情被折摧?

满架诗书垂老别,一天风雨突如来。

惊摇山上陈博梦,唤起江南庾信哀。

半叟嗜花狂似昔,月明夜夜踏歌回。

该诗用有四个典故,第一个“三台”出自《晋书·天文志上》,指上台,中台,下台,较为生僻。另三个可谓熟典,《垂老别》是杜甫名篇;陈博,是五代~北宋时的著名道学家,即《岳飞传》里的陈博老祖;庾信,其名篇《哀江南赋》和杜甫诗“庾信文章老更成”, 大家都耳熟能详。


程坚甫诗中最多的篇章,是对乡间贫寒生活实况的慨叹。

“何来广厦万千间,毕竟难宽老杜颜!” “家世百年人事异,门前积雪未应深。” “灯残代取供神蜡,被冷偏来借睡猫。” “肤到栗时肠百结,梦无寻处眼双开。”(读《寒夜风雨竟夕不寐吟诗·七律四首》)

苏炜认为:“在程坚甫存世的八百余首诗作中,你可以处处读出时代生活的真实留痕,却见不着当代任何类型的诗人、词人中(几乎从郭沫若一直可以数到聂绀弩),囿于各种政治时势需要,似乎无人难以逃脱和得以免俗的那些种种样样的应制之诗、应时之诗与应景之诗的任何痕迹。‘等闲霜气凋蒲柳,谁信诗声出草茅?’(《抒怀》)程诗读来,有‘入世感’而无‘趋时味’,率性为之却辞章典雅,既不泥古也不打油,妙于用典而又善用口语,显出一种诗道的温柔敦厚与诗思的粹炼精纯。这样千锤百炼、品格超拔的诗篇,在那个文艺为政治服务、标语口号当道的年代,简直是沧海遗珠一般的珍稀了”。

毋庸置疑,程坚甫不愧当代一流诗人。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填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旧体诗的空白。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79
贡献
13806
金钱
16814
发表于 2019-10-7 06:0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世百年人事异,门前积雪应未深。”台山人,广东的?客居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79
贡献
13806
金钱
16814
发表于 2019-10-7 06:16: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应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3:1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9-10-7 12:46
此位陈章先生,是不是第一个唱和恭祖老师《春节怀大陆》的?

是的,看到林金建先生也有和诗。

“最传奇的当代七律”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被贬海南岛的苏东坡在澄迈县通潮阁上,极目北眺,回望中原,见飞鸟逐渐消逝在远边天际,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缕发丝。有感而写下“……遥望天低鹄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的千古名句。800余年后的1982年的除夕,阔别大陆已达35年之久的林恭祖老人,按捺不住自己思念故土的情怀,在宝岛台湾延用苏公妙笔,写下了又一首传奇的七律:

春节怀大陆
谁凭彩笔写余晖,一发青山渐向微。
今夜失眠非守岁,天涯无客不思归。
寻梅踏雪西湖月,破浪乘风燕子矶。
万里长江春又到,莫言头白故人稀。
◆  ◆  ◆

登上了《人民日报》

    该诗被台湾《民族晚报‧南雅》(一说《自立晚报》)首先发表后,几经曲折,又于《光明日报》头版刊发,随后《人民日报》、《当代诗词》、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多家报刊纷纷转载,两岸三地诗人竞相步原韵唱和,成一时之盛。其中,广东陆丰县诗人陈章先生应和的两首七律也刊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团结报》等多家报刊。谨录陈章先生和诗如下:

(一)
故园今又浴春晖,万紫千红接翠微。
美景如斯堪共赏,深情最是盼君归。
临风邀月秦淮岸,把酒论诗采石矶。
岁岁上思今更切,人生七十古来稀。

(二)
登高非为赏晴晖,东望台澎云水微。
一别岂成千古恨,卅年不见片帆归。
渡头已建新渔港,江畔还存旧钓矶。
何日重临舒老眼(陆游诗句——笔者注),家山景色认依稀。

其中,《团结报》总编许宝骙先生还特加按语,称这组诗为“两岸交流第一诗”,林恭祖老人也赢得了“搭建两岸诗桥第一人”的美誉。

  次年,应浙江师大毛谷风教授编纂《当代诗词八百家》之约,陈章先生将此二诗连同原作一并寄去。没想到,在毛先生复信时夹转来的一份影印件中,又读到老人新作的二首和诗,并一篇小序:壬戌除夕,予作“春节怀大陆”诗,诗友见而喜之,揭于报端。翌岁除夕,《光明日报》率先转载,从弟荣祖在南京偶而见之,喜出望外,断定为予作所无疑,除夕与家人共诵吾诗,以慰三十余稔弟兄睽别之情,并即修书函予,蕲有一日陪我在长江乘风破浪,不亦乐乎?斯事也,始觉诧异,予尚未知拙作刊于何报,而《光明日报》副刊之编者犹拳不弃涓埃,令人感佩。嗣后,《人民日报*今日台湾》及其他各报亦赓续转载,戊辰春,香港中文大学黄坤尧博士寄赠广州《当代诗词》总第十一期,敬悉广东陆丰陈章先生叠和拙作,情文并茂,谁谓知音之难遇?兹用原韵再答二律,以畅两岸之诗心也。

登上了《光明日报》

(一)
今古江山几落晖,岁寒不觉漏声微。
才闻腊鼓冬冬响,又见云帆片片归。
此日唱酬偕凤律,他时对饮话鱼矶。
阳春一曲情无限,谁说人间和者稀。

(二)
欲从东海起朝晖,鸡报五更烟火微。
江上沙鸥难独唱,堂前紫燕已双归。
广栽龙柏开行径,为爱灵龟罢钓矶。
蝶梦蘧蘧人未老,故园春色正依稀。

  原来,林恭祖老人已通过香港在《当代诗词》读到陈章先生的和诗,并再步韵和了二首。这次,老人也应约寄给毛谷风教授。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两首诗清新典雅,词宛情真,读后再度为之共鸣,感慨之余,陈章先生又依韵再和二首:

(一)
谁将心事托流晖,隔海临风歌《式微》。(《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
乡恋常萦游子梦,月华空照彩云归。
长闻客地鹃啼血,记否家山柳映矶。
为报知音重顾曲,再倾薄学咏“几稀”

(二)
临窗独酌揖清晖,对月成三人影微。
已断还连唯藕节,舒心解郁应当归。
今朝横海投诗简,何日垂纶共钓矶。
一点灵犀通两岸,如斯唱和世间稀。

又被接连唱和了36年

不久,《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团结报》等报刊又相继发表,“两岸交流第一诗”更加名副其实。而老人家乡游洋的仙谿诗社诗友更是相继吟和,汇编《回音集》,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渠道,辗转送达老人手上,老人热泪为之下,因地缘相连、血缘相亲、语言相同、文缘相承、诗缘相续,益坚老人欲以歌诗融化两岸对峙冰封之信心。而更加令人称道的是,时光荏苒,直至今日,余音仍然不绝于耳,蔚为奇观。限于篇幅,以时间为序,仅录8首,以飨读者。

步和《春节怀大陆》
林希柱(仙游,1983年步和)
茫茫云树映馀晖,鱼雁杳然音讯微。
老友难忘人离去,故园久盼燕来归。
早年共赏两潭月,来日同登九鲤矶。
握手言归细辨认,乡音未改二毛稀。

和韵林恭祖《春节怀大陆》七律
陈庆煌1983年03月08日
乡情一发笔凝晖,越海飞天下翠微。
新岁萱堂嗟不在,白头浪子恨迟归。
夜空漆漆无蟾月,江水悠悠坐石矶。
负笈台湾三纪久,山河两戒梦嘘唏!

余元钱(三明,1985年步和)
却欣舜日泻春晖,万紫千红衬翠微。
佳节萦心驰梦去,长天极目盼亲归。
政通业举腾乡邑,弦沸歌欢遍甸矶。
海客未归云万里,应怜旧雨渐声稀。

戴亚晶(厦门,2007年12月步和)
喜今厦岛满晴晖,两岸诗人揽翠微。
无憾曾同荆棘辟,有缘终得梓桑归。(笔者注:1990年林恭祖已经返乡)
鹭江畅览宝珠屿,鼓浪环游印斗矶。
几许乡情牵赤子,难眠起看已星稀。

再读台湾林恭祖词长《春节怀大陆》感怀敬步原玉
张肇彭  2009年1月
童心喷薄揽朝晖,再说三通笑岂微?(笔者注: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风失西东华萼饰,月圆冬夏楫帆归。
复兴国运当春发,锻炼民情是日矶。
笔会龙游花树放,文星璀璨月光稀。

读台湾林恭祖老师《春节怀大陆》感怀(十首其一)
林金建 2015年
木兰溪水接春晖,照得蜚山景不微。
乡老曾从沧海去,童心犹带彩云归。
农家自古骑秧马,渔父于今罢钓矶。
架起诗桥连两岸,长虹万站世间稀。

挽林恭祖先生(笔者注:2017年09月25日林恭祖先生辞世)
河南  张项学 2018年
且将心事付斜晖,夙愿难成非力微。
白发新诗常念旧,长风落叶亦思归。
一朝寒讯传禹甸,几度轻舟望燕矶。
遥寄瘦梅寻鹤去,月明仙界看星稀。

步《春节怀大陆》原玉挽作者林恭祖先生
湖南李光前 2018年
骚坛无计挽斜晖,忍看丹霞落翠微。
学子当年背笈去,诗魂此日驭鲸归。
行舟赏玩西湖月,携酒逍遥燕子矶。
尔后再无尘事扰,好听人论汝才稀。

附:林恭祖先生简介

其中,最后两首是林恭祖先生笔者发布林恭祖先生挽联挽诗征集过程中收到的作品,现在,收集活动仍在继续,恳请各位师友不吝赐玉,不限于是否步韵,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为这位一生爱国思乡,弘扬诗教,盼望统一的老人,献上大陆同胞最诚挚的哀思。
欢迎留言或发送邮箱: 615937699@qq.com
截止日期:2018年01月26日

附:林恭祖先生简介
林恭祖先生生于1927年,福建省仙游县游洋镇沽山村人,少年赴台。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台湾大学文学士,美国加州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编纂(教授级)。1986年获中山文艺古典诗歌创作奖。1996年“海峡两岸诗人联吟大会”任秘书长,多次举办两岸诗人交流活动。此外还兼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广东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杜甫研究会顾问、台北乾坤诗刊名誉社长、《中华诗学》总编辑,纽约四海诗社荣誉社长,《乾坤》诗刊荣誉社长兼古典诗主编,春人诗社社长,世界汉诗协会荣誉会长。现为台湾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省莆田市中华诗词学会荣誉会长等。著有《友竹居诗稿》及《诗与歌》(中英文对照本)、《元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校注》、《干支溯源》等学术著作。

诗人是不老的,诗人是长寿的,可爱的!中国是诗的大国,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愿意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尽力。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台湾岛内只要还有一个人推行‘去中国化’,我就闲不下来!
——林恭祖

参考资料:
陈庆煌《悼首开两岸高峰论坛之大诗人林恭祖》
陈章《关于“两岸交流第一诗”的一点说明》
王连弟《快乐的诗人,纯真的诗心——记台湾著名诗人林恭祖》
张德成《云海难隔赤子心——仙游籍著名诗人林恭祖的爱国情怀》
宣奉华《“天涯无客不思归” ——记台湾著名诗人 林恭祖先生》
刘强《吐玉飞珠辉翰墨 两岸诗人叙亲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3:3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台湾林恭祖老师《春节怀大陆》感怀(十首其一)
林金建 2015年
木兰溪水接春晖,照得蜚山景不微。
乡老曾从沧海去,童心犹带彩云归。
农家自古骑秧马,渔父于今罢钓矶。
架起诗桥连两岸,长虹万站世间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17:0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9-10-7 16:28
二o一七年对我来说是最不幸的一年,春节刚过我母亲就不幸去世,下半年恭祖老师又离开了我,直到现在我仍没 ...

原来如此,问候林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1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