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版主
精华75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1581
金钱5491
贡献3122
版主
沧浪诗人龙江文苑版主
  
威望- 1581 点
贡献- 3122 次
金钱- 5491 枚

|
《张学良》(七古)
酒池肉林迷心智,鸦片熏熏烂肺肠。
前有五毒张宗昌,后有少帅张学良。
铲除异己手段狠,外战无能内战狂。
手握雄兵九州最,承据东北自做王。
无脑私战罗刹鬼,惨败哭爹又喊娘。
从此虎胆缩兔胆,嚣张大少真怂郎。
九一八夜风云变,声色犬马正荒唐。
明知父仇上门辱,却学乌龟把头藏。
为存实力总避战,一枪不放甚窝囊。
东北三省拱手让,坦克飞机尽喂狼。
可怜虎父生犬子,作霖地下愧难当。
无毛孔雀丧家犬,残喘西北度凄凉。
万事求人仰鼻息,怎比老家赛帝皇。
千古罪名不敢认,甩锅本领天下强。
老来终悟何为耻,无颜归国见老乡。
若是一生拒忏悔,魂堕地狱跪阎王。
小六将死其言善,异土自白罪责扛。
黑白后人心有秤,春秋日月拓沧桑。
以下另附旧作七绝一首:
《国耻日翻少帅史》(中华新韵)
嫖赌吃喝抽俱有,忠仁孝义智皆无。
一枪未放丢东北,千古孬名刻史书。
《张学良》(现代诗)
精美绝伦的食物统统化作胃气,
撑破了你本就狭窄的度量。
你血管里流淌的高度酒精,
以及你枕边不断更新的绝色,
彻底掏空了你本就不多的心智。
鸦片腐蚀着你那本就浑浑噩噩的灵魂,
同时又熏坏了你本就污浊腐臭的内脏。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你,
本应该天经地义地成为王子,
可你却偏偏选择成为一个
捧着金饭碗的乞丐!
手中明明握着一张张
怎么看都不可能输的王牌,
却被你生生打得屡战屡败,
最终一步步将自己变成一个
让东北乃至整个中华民族,
蒙受巨大耻辱的——千古祸害!
(注: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承了几乎所有遗产,包括当时亚洲最先进、规模最大,被誉为“东方克虏伯”的兵工厂。该厂每年可生产枪支6万多支,大炮近200门,炮弹20多万发,子弹能达到了1.8亿发……
水兽个人认为,就算你张学良要把整个东北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人,但这兵工厂也要想尽办法转移到内地呀?还真是宁与敌寇,不与同胞啊!
若是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能够有这兵工厂作为后盾,怎么可能让我们的中国军人在每次上战场参加战斗时,所配发的子弹只有区区几个弹夹呢?怎么可能让武器装备本就极其简陋的中国军队,在弹药缺乏而导致射击训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居然成为二战中每万颗子弹杀敌比率最高的军队呢(水兽看过相关文章,二战中平均二万颗子弹才能杀伤一个敌人,而中国军队是几百颗子弹就杀伤一个敌人)?怎么可能让无数中国官兵的步枪,往往因为很快就弹尽而成为摆设,不得不成为日军的屠杀对象呢?
另外,水兽个人认为,把张学良一枪不放丢掉东北三省的千古罪责,归咎于他人,纯粹是在给这位花花公子洗白。
当时张学良手里的东北军,拥有海军3300人,占全国的61%,空军则拥有400架飞机,甚至比抗战初期全中国的飞机总量都大。至于大炮、坦克的比例,同样远远高于中国的任何一只军队。
完全可以说,就装备而言,东北军绝对是中国第一强大。虽然士气以及个人素质差了些,但整体作战能力不会比南京政府手里的嫡系部队差多少。
更重要的是,东北军还拥有连日本人都羡慕不已的被誉为“东方克虏伯”的兵工厂。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于一心想统一中国的蒋来说,这些分裂割据中国,且从来不把南京政府的命令当回事的军阀们,若是在与包括苏、日、G军在内的局部战争中,统统死光才最好不过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当1929年张学良与苏联爆发“中东路战争”之时,蒋虽有可能暗暗窃喜,但明面上他既不会大张旗鼓地与苏联爆发不理智的全面战争,更不会讨好斯大林——旗帜鲜明地喊出“武装保卫苏联”,与张学良这个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地方武装头目划清界限。
同样的道理,当远在千里之外的蒋,得到“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的情报之时,绝对不可能给张学良发电报,下达让其不抵抗这种愚蠢命令的。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衡量,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命令,完全是与南京政府的利益相违背的。
所以,蒋明面上最有可能采取的,依然是和“中东路事变”时一样的态度,暗地里肯定还是巴不得张学良在与日本人的局部战争里死磕到底,若东北军能够得胜自然更好,但就算不能获胜,拼个两败俱伤也肯定会让蒋做梦都笑醒的。
可惜张学良在中东路彻底被苏联打怕了,在外国军队面前早已成为惊弓之鸟。
尽管九一八时,在东北的日军根本不足以对张学良构成威胁,但他毕竟还存有“保存现有实力,未来还有可能称霸天下、逐鹿中原”的野心,所以无论外界怎么呼吁张学良对日开战,哪怕汪精卫亲自赶到东北苦苦劝说其不要放弃东北,张学良也一个字都听不进去,只是后来成为寄人篱下之丧家犬时,才悔之晚矣。
水兽个人认为,无论张学良做过包括诸如“东北易帜”在内的屈指可数值得肯定的好事,一枪不放拱手把东北让给日本人的千古大罪,他张学良绝对是洗不白的。
另外,水兽个人认为,“东北易帜”只怕也只是张学良的权宜之计,目的只是为其发动数月后的“中东路战争”做准备。他肯定不想在与苏联开战之时,还必须在其它方向浪费兵力,以防备其他很可能扯后腿的军阀。而正因有了“东北易帜”的善意举动,换取南京至少明面上的口头支持,应该不成问题,而这,就足以震慑其他同样野心勃勃的军阀们了。
诗中多“小六”,是张学良的小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