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驿站吟风执行首版
精华102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4062
金钱89551
贡献83195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执行首版
 
威望- 4062 点
贡献- 83195 次
金钱- 89551 枚
 
|
浅谈柳永
作者:董九
一直想谈谈柳永,柳永在中国词史上是绕不开的话题。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婉约派代表人物,长调词的开拓者,集大成者。
柳永,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出生在山东费县县衙内。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18岁的他,离开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一路沉迷酒肆勾栏,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进京考试,却屡试不中,遂重反烟花柳巷,写词为生。
柳永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之人。多写男欢女爱,风花雪月,秋色潇潇。在他之前诗,词写儿女情长,大多虚写,非具体人物,而他所写大多实写,现实中有具体原型的人和事。
《八声甘州》中,对妻子的思念,写的尤为让人心碎。“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机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漂泊多年,屡试不中,生活困顿。登高望远,想家中妻子,一定也是正在思念自己,以至望见舟船,车马,就以为是我回家了。但是她又怎么能知道,我此时也正在想她呢?把对妻子的思念和自己内心的波澜写的淋漓尽致,登峰造极。妻子对自己思念,自己对妻子的思念,牵挂。对自己仕途的不顺,世态的炎凉,前途的渺茫,表现的倍加感概。
柳永自离开家乡,终生没有再回去过,是否与妻子再见过面,没有记载,也无从考证。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真情,一个离家谋生的游子,对千里之外的妻子,家人的真情实感。丰富了后代文人的笔墨,开创了想象空间。这也有了大众世俗的共性。游子离开家乡,对家人的眷恋。千百年来经过文人笔下的蕴酿,升华,提炼,更加感人至深,成了一个共同的符号。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化用温庭筠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气氛喧染的比温庭筠《望江南》更加心酸,更加失意,更加复杂。
柳永写女性的视角,多用平视,不管是妻子,恋人,风尘女子等等,都是同情,怜悯,欣赏,有时甚至痴情。
他的这份情感前无古人,对女性没有戏耍,没有辜负,没有酸腐文人的清高。反而是真情流露。从青年到暮年,一直辗转教坊,歌伎,烟花柳巷。这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极大的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情感的填补,促成了他的词风,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仕途的受挫,传统士大夫的蔑视,正统社会的不接受,使他自称“奉旨填词”。一是对屡试不中的自嘲,二是表示对功名的不屑,三是对命运的不服。
那么平日柳永的生活状态,怎样呢?颠沛流离,穷困潦倒。
柳永《小镇西•意中有个人》中写道,“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这是他在一家青楼所见的女子,一见钟情。以至做梦都是她的身影。“久离缺,夜来魂梦里,尤花殢雪。”“百态千姿,再三偎著,再三香滑。”都是春梦,“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醒来无比失落,匆匆一见,就终生难忘,但又无缘在一起。原因复杂,主要是没有钱,居无定所,无法给意中人一个安稳的生活,只能把这份感情珍藏,这是对一双恋人来说是残忍的。
若干年以后,柳永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又碰到了他的意中人。《秋夜月》写下了这个过程。“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他以为以后再也见不到他的意中人了,不想又见面了。
在朋友的欢宴上,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可以想象,相见并不愉快,恋人互诉衷肠,离别之苦,相思的折磨。但是又注定无缘在一起。人生最痛苦的事,莫不过于此。有缘人无缘在一起,看着情人的眼泪,柳永的心情糟糕透了。“不免收心,共伊长远。”以后找个好人嫁了吧,别想我了,潜台词:我真是一个没用的东西,什么都给不了你,除了一声长叹,一无所有。人生有时就是这么捉弄人。
离开这个痛苦的地方,又是一夜难眠。“辗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一夜比一年都长,辗转反侧,睡了起来,起来又睡,不知所措。想不走,又不能不走,为了谋生,为了仕途。“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辜负了你“千行泪”,但是我又能怎么样呢?等我有了好的前程,再来找你罢。那种不舍,那种无奈,那种生离死别,真是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他的词能与普通人产生共鸣,成了中国人共有记忆,共有的情感,共同的宣泄方式。
纵观柳永的一生,都是辗转落魄,相聚分别。唾弃功名,自称“白衣卿相”。另一面,又对功名念念不忘。他一生都在这自相矛盾的煎熬中渡过。
乙亥六月于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