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9

古诗词中的意象解读(轉載)

[复制链接]

4812

主题

3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839
贡献
37776
金钱
5226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QQ
发表于 2019-7-20 04: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質彬彬 于 2019-7-20 11:04 编辑

古诗词中的意象解读

    导读: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

    意象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古典诗词就是由意象有规律有目的的组合而成的。所谓意象,即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形象与情感意蕴的“合金”,用庞德的话来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见,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象是其艺术的灵魂。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能表达“秋愁”的意象颇多,如秋风、秋雨、秋霜、秋月、衰草、枯木、枯荷、落叶、鸿雁等等,“梧桐”这个传统意象更是纷繁出现,且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下面,笔者仅就古诗词中梧桐这一意象所蕴涵的悲愁加以解读。

  一、丧偶之痛
  梧桐,一种普通的树种,青干绿叶,枝干扶疏。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死,因此,我国民间通常以梧桐来象征男女之间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然而,梧桐落叶早,“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古人深信“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由物及人,见梧叶飘零自然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因此,古人常以梧桐半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以梧桐象征丧偶,最早可近溯到枚乘的《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后人由此加以引申联想,产生了许多名篇佳句。贺铸在为其爱妻所作的悼之词中写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半死桐》)就是以清霜之后的半死梧桐象征丧偶之痛。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你我一起来这里,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成为枝叶凋零的半死梧桐,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也经历了失伴之苦!留下的一半该是多么孤单、凄凉啊!因为“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烈女操》)李清照在遭遇家破人亡后感慨:“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此时那片片落叶就象用哀愁锻铸的锤子,一下一下重重地敲打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更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二、离愁之苦
  离愁别绪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人常借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离愁的凄凉、悲怆。梧桐就是被运用得最为频繁的载体之一。

  1、离人之思

  求官远游是大多数古代文人都要经历的生活,这样,他们就不得不与所爱之人天各一方,由此就产生了许多抒发思念离人的作品。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李玉《贺新郎·篆缕销金鼎》)思念离人已苦,立于黄昏中疏桐下思念更苦,夜深人静之时,听着窗外雨儿嘀嗒嘀嗒,一声声地滴在梧桐叶上,思念的人儿缠绕心中,思而不见,挥之不去,则苦不堪言了。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就刻画了这份极苦:“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在华美的画堂之中,玉炉飘香,红烛堕泪,好像有意和愁思无寐的人过不去,偏将烛光投到她身上,使其更为难堪。涂在眉毛上的黛色已经稀薄,乌云一样的头发散乱不整,在那漫长的秋夜,怎么也不能入睡,只是翻来复去,深感枕冷衾寒!时序已是半夜三更,细雨正打在梧桐树上,此时此景,应是怀人最切,让人最难忍耐的时候。那一滴一滴的细雨慢悠悠地落在梧桐叶上,声音凄凉,催人泪下。雨,这个湿淋淋的灵魂,仿佛有意让思妇痛苦,极力折磨她,竟然“空阶滴到明”,人也愁到明,哭到明。是雨,亦是泪。雨声,亦是心声哭声。雨打在梧桐叶上,更是一滴一滴打在思妇的心上,浸透了思妇的心。“不道”,有不管、不顾、不考虑、不理会的意思,是说秋雨打在梧桐树上,发出凄凉的悲声,完全不顾思妇的内心痛苦。自古以来,雨打梧桐就是表现愁思的一种方式。像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冯延巳《采桑子》:“雨过残花落地红……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冯延巳《芳草渡》:“梧桐落,蓼花秋。烟初冷,雨才收”韦庄《定西番》:“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晏几道《清平乐》“卧听疏雨梧桐,雨馀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晏殊《撼庭秋》“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晏殊《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张辑《疏帘淡月》:“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徐再思《水仙子》:“昭阳殿梨花月色,建章宫梧桐雨声。”高启《明皇秉烛夜游图》:“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秋天是个忧愁的季节,但是能把秋愁写得深入人心,把秋雨梧桐之悲凉凄清写得如泣如诉,应是集大成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笔下的梧桐细雨,不是听,不是观,而是一点一滴地数,是一字一泪地诉说,这更让读者心颤。李清照把秋雨梧桐写绝了。

  王国维把诗的境界划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实,优秀的诗人在选取意象时,已经把自己也融进了意象之中。把自己当成了物,或者把物当成了自己。“梧桐”二字,不正是“吾同”吗?也就是说,诗人们用梧桐做意象的时候,实际是想表达“吾同”这一隐意。“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的这首《长信秋词》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宫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单影孤、卧听宫漏的情景。那句“金井梧桐秋叶黄”,不正是说她的美貌如同秋天的梧叶一般,日益枯黄凋零吗?(未完待續)

*網絡轉載,原作者不詳,特此致謝。

1999

主题

6万

帖子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3952
贡献
64569
金钱
7056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0 05:5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首辛苦,收藏学习,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首席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353
贡献
13998
金钱
162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0 07: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支持多读、多思、多实践、多交流、多切磋、多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首席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353
贡献
13998
金钱
162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0 07: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副首辛苦了。遥握问好!

点评

再謝,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20 1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首席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353
贡献
13998
金钱
1621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0 07: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词爱好者中间,是老年人居多,一路走来有坚持了十几二十年、以至于三四十年的朋友不少啊。从喜欢读开始,苦于只能是自学。
现在有书、有网、也有了讲座之类,真是应该好好学习,一面创作一面用知识武装起来。

点评

共同學習,提高詩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20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0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36
贡献
100047
金钱
10607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0 0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辛苦了,感谢提供!收藏学习!加热帖推广!

点评

共同學習,提高詩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20 1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12

主题

3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839
贡献
37776
金钱
5226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11: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圃 发表于 2019-7-20 09:59
先生辛苦了,感谢提供!收藏学习!加热帖推广!

共同學習,提高詩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12

主题

3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839
贡献
37776
金钱
5226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11: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志芳菲节 发表于 2019-7-20 07:53
古诗词爱好者中间,是老年人居多,一路走来有坚持了十几二十年、以至于三四十年的朋友不少啊。从喜欢读开始 ...

共同學習,提高詩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12

主题

3万

帖子

1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839
贡献
37776
金钱
5226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15:0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志芳菲节 发表于 2019-7-20 07:42
文副首辛苦了。遥握问好!

再謝,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7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