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唐朝李杜白,清朝太上皇,诗能通韵韵味长
王力古诗通韵
第一类:东、冬。
第二类:江、阳。
第三类:支、微、齐。
第四类:鱼、虞。
第五类:佳、灰。
第六类:真、文、元半(en)。
第七类:寒、删、先、元半(an)。
第八类:萧、肴、豪。
第九类:歌。
第十类:麻。
第11类:庚、青。
第12类:蒸。
第13类:尤。
第14类:侵。
第15类:覃、盐、咸。
1
秀华亭(唐·李白)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华【六麻平声】
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霞【六麻平声】
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崖【九佳平声】
何当馀荫照,天造洞仙家。◆家【六麻平声】
2
江上寄巴东故人(唐·李白)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飞【五微平声】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时【四支平声】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违【五微平声】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稀【五微平声】
3
观胡人吹笛(唐·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声【八庚平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亭【九青平声】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缨【八庚平声】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情【八庚平声】
4
雨晴(唐·杜甫)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风【一东平声】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农【二冬平声】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红【一东平声】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空【一东平声】
5
园(唐·杜甫)
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园【十三元平声】
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繁【十三元平声】
始为江山静,终防市井喧。◆喧【十三元平声】
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餐。=================◆餐【十四寒平声】
6
江汉(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儒【七虞平声】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孤【七虞平声】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疏【六鱼平声】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途【七虞平声】
7
客旧馆(唐·杜甫)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亭【九青平声】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青【九青平声】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声【八庚平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冥【九青平声】
8
卷219_25 【戏赠友二首·1】杜甫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 ================◆书【六鱼平声】
自夸足膂力,能骑生马驹。 ◆驹【七虞平声】
一朝被马踏,唇裂版齿无。 ◆无【七虞平声】
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胡【七虞平声】
9
卷223_5 【北风】杜甫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 ◆垂【四支平声】
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归【五微平声】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 ================◆稀【五微平声】
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芝【四支平声】
10
卷223_6 【客从】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七虞平声】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书【六鱼平声】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须【七虞平声】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无【七虞平声】
11
秋江送客(唐·白居易)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闻【十二文平声】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群【十二文平声】
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云【十二文平声】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人【十一真平声】
12
浔阳宴别(唐·白居易)
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前。=================◆前【 一先平声】
乘潮发湓口,带雪别庐山。◆山【十五删平声】
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颜【十五删平声】
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还【十五删平声】
13
渡淮(唐·白居易)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难【十四寒平声】
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圆【一先平声】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残【十四寒平声】
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看【十四寒平声】
14
劝酒十四首 不如来饮酒七首 其一(唐·白居易)
莫隐深山去,君应到自嫌。◆嫌【十四盐平声】
齿伤朝水冷,貌苦夜霜严。◆严【十四盐平声】
渔去风生浦,樵归雪满岩。=================◆岩【十五咸平声】
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厌【十四盐平声】
1
新霁(清·弘历)
庭柯含宿润,徙倚步芳蹊。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蹊【八齐平声】
山净疑将近,天空望转低。
平仄平通仄,平通通仄平。 ◆低【八齐平声】
一声来欸乃,万顷浸琉璃。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璃【四支平声】
遥想江村里,秧苗正插齐。
平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 ◆齐【八齐平声】
2
消夏十咏 其十 蛩(清·弘历)
秋信凭谁报,王孙花下归。
平仄通平仄,平平平仄平。 ◆归【五微平声】
吟阶声尚涩,振露羽犹微。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微【五微平声】
皓月伴清咏,凉飔动薄帷。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帷【四支平声】
坚冰何待履,君子贵知几。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通。 ◆几【五微平声】
3
静明园杂咏八首 其七(清·弘历)
西山浮翠黛,朝秀入书帷。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帷【四支平声】
赏遇忘言处,抒思放笔时。
仄仄通平仄,仄通仄仄平。 ◆时【四支平声】
庭中花气馥,院外马声嘶。
平通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嘶【八齐平声】
不必北窗启,羲皇俨在兹。
通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兹【四支平声】
4
溪亭对雨 其二(清·弘历)
散漫复森萧,疏零亦密飘。
仄通仄平平,通平仄仄平。 ◆飘【二萧平声】
十分宜目送,千里慰心翘。
仄通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翘【二萧平声】
静馥喷红芰,新声入绿蕉。
仄仄通平?,平平仄仄平。 ◆蕉【二萧平声】
繁忧一以释,书史足游遨。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遨【四豪平声】
5
题沈周写生二十四种 其十三 笋(清·弘历)
刺土才盈寸,凌云势不纡。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通平。 ◆纡【七虞平声】
峥嵘气早直,森茜翠相扶。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通平。 ◆扶【七虞平声】
怒长应期夏,丛生独盛吴。
仄通通平仄,平平仄通平。 ◆吴【七虞平声】
韬光山径畔,记取带烟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锄【六鱼平声】
6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其二十 泉源石壁(清·弘历)
锦流依绣壁,霁色正开时。
仄平平仄仄 仄仄通平平 ◆时【上平四支】
喧寂均堪悟,纵横皆合宜。
平仄平平仄 通通平仄平 ◆宜【上平四支】
游松扰麇??,唼藻下凫鹥。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鹥【上平八齐】
圣迹光岩穴,翘瞻切企思。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通 ◆思【上平四支】
7
祭先农坛(清·弘历)
练日临祥亥,占农逮正晨。
仄仄平平仄,通平仄通平。 ◆晨【十一真平声】
祈丰祀脩洁,致敬宇维新。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新【十一真平声】
赞帝降嘉种,于时此大徇。
仄仄通平仄,平平仄仄?。 ◆徇【十二震去声】
即看土膏润,慰悚戴鸿钧。
仄通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钧【十一真平声】
【羊注:徇,平水无真韵。《集韻》《韻會》眞韻】
8
剑(清·弘历)
季札系而去,还从鲁国庭。
仄仄仄平仄,平通仄仄平。 ◆庭【九青平声】
周官纪迁地,雷氏善观星。
平平仄平仄,平通仄通平。 ================◆星【九青平声】
华藻步光缛,寒芒飞景明。
通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明【八庚平声】
庄生真善喻,三等藉传名。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通平。 ◆名【八庚平声】
9
鹿(清·弘历)
甡甡常在泽,濯濯亦游畿。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畿【五微平声】
写貌偏宜画,徵名屡见诗。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诗【四支平声】
汉皇刻牌日,国士鼓琴时。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时【四支平声】
李渤结庐处,紫阳早豫期。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期【四支平声】
10
高旻寺(清·弘历)
河干启梵域,塔影矗高旻。
平通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 ◆旻【十一真平声】
两字腾鸿号,千秋焕宝文。
仄仄平平通,平平仄仄平。 ◆文【十二文平声】
庄严开象设,清净悦声闻。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通。 ◆闻【十二文平声】
顶礼祝慈寿,都梁飏瑞芬。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芬【十二文平声】
11
湛清华轩(清·弘历)
筑墙所戒雕,结宇惟期朴。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朴【三觉入声】
翳然水木佳,俯仰兴堪托。
仄平仄仄平,仄仄通?仄。 ================◆托【十药入声】
去情希得神,忘筌有真乐。
仄平平仄平,通平仄平仄。 ◆乐【三觉入声】
三复谢家诗,清风穆如邈。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邈【三觉入声】
12
题任仁发出圉图(清·弘历)
上驷出星阑,圉人袖手看。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通。 ◆看【十四寒平声】
性惟贵神逸,色岂系骓驔。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 ==================◆驔【十三覃平声】
讵可执鞭督,当从寓意观。
仄仄仄平仄,通通仄仄通。 ◆观【十四寒平声】
天闲多肉胀,今古致同叹。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通。 ◆叹【十四寒平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