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7|回复: 5

书法与人生杂谈

[复制链接]

37

主题

220

帖子

15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5
贡献
253
金钱
539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3-12-5 15: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朝书法家孙过庭在其所著《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他这段话揭示了书法家成长的三个必然阶段,成为千古名言,虽然谈的是作书,但可兼及其它艺术领域。人生也是一个作品,是艺术孤本,没有雷同的人生历程,孙过庭的名言同样适用于人的成长。 -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是学书的第一个阶段, 初学者通过临摹、研习书法名家的优秀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书籍,学习汉字书写的基本法则,掌握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的基本方法和规律。达到“横平竖直,四平八稳,讲究用笔和法度”的基本平正。通俗的讲,就是达到书写汉字的有模有样。从呱呱落地到就业之前这一段时间是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临摹父母、他人的言行,通过对课本“十年寒窗”的苦读,掌握基本的社会和自然知识,形成贯彻终生的一整套社会行为模式,达到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人生第一次“平正”。 -
        如何考量人生的第一次平正?完成学业,获得学历固然是重要的,但完成学业、获得学历只是“平正”的一部分,只是证明一个人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程度,甚至只是掌握书本知识的能力和程度,也就是仅仅证明了你的智商,仅仅获得了开启“人生迷宫”的一把钥匙。“人生迷宫”怎么走,还需要其它能力,除了智商的平正,适应社会还需要心商、德商、志商、情商、逆商、悟商、财商、健商等其它八能的平正。大到治国之术、工作的协调沟通之能力,小到相夫教子、烹饪缝补之能力都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自满于北大的牌子,非名校不入法眼,不注重修身养性,眼高手低,自然是高分低能,难成大器。只有摆正心态,求智、心、得、志、情、逆、悟、财、健之“九能”平正,才能克服人们常说“第十名现象”的前三名现象发生,成为栋梁之材。富贵非一日之功,望族非一代而成。知“平正”,知达“平正”之法、之途,方能达到“平正”。 -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是学书的第二个阶段。一个书法爱好者,经过一段临摹、研习,初识平正的基本法则,就要在点线、结体、笔形、笔势上寻找新的变化,打破以前那种横平竖直、四平八稳的状态。或粗细、或虚实、或欹正、或跳跃、或夸张,以造成险绝之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人之建功立业、成家育子如同学书之“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是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要知何谓“险绝”,书法之险绝是要打破以前那种横平竖直、四平八稳的状态,进一步追求书法更严谨的法度,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人也要在对自己素质、能力、特长等因素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观他人之经验、尤其是长者之经验、成功人士之经验,方能识成功之标准,确定成功之目标。虽然行行出状元,但选择最适合发挥自己潜力的“险绝”,成功的机会才更大。那种,对人生一知半解,仅凭初入社会同龄人的一些见识(在北大论坛上发表高论的有多少是经历过完整人生的?),就妄言人生选择,必然短视,必然不能正确确定人生目标,必然不能达到人生的成功。 -
        知何谓“险绝”亦要知达“险绝”之途。书法之第一个“平正”可以通过临摹获得,追求书法的险绝确要靠名师的指点,自己的悟性了。人生的第二个阶段也要有名人的指点,“九能”的发挥,方成大器。无论是选择从政、教书育人、还是做律师、进企业,没经历过,都是陌生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虚心向前辈学习,注意在人生每个阶段都能为自己找到良师、广交益友,善于纳言,善于执弟子之礼,必然能减少人生阻力,增加助力。那种视长辈之言为“代沟”、看不见同学、朋友的长处、优点,会渐渐失去长辈的关爱,朋友的帮助,必然失道寡助。 -

学书要持之以恒,不写掉十八缸水,又怎能铁杵磨成针。聪慧固然重要,但恒心更重要。人生无大志、无恒志,也只能获小利,享小福。毕业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聚会,受人尊重,博得一定地位的,多数是那些有恒志、有恒心的人。 -
        追求书法的“险绝”,也是要在法度的框架内,书法有其内在规律,内在和谐。这种规律、这种和谐不能凭空乱造。人生也要遵循基本的法度,也要在一定的法度框架内去寻成功之途。前几天,深圳市长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被双规,虽没定论,但让人深思,超过法度,急功近利,人非但不能留名,恐怕要遗臭。 -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是书法的第三个阶段。经过险绝的过程,又回到平正阶段(与前一个平正相比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回归的过程,笔下的书法应该是俗气脱去了,格调高雅了,意境旷达了。由四平八稳和奇侧生焉走向了平中见奇的境界。九百多年前,苏东坡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段话后来被浓缩为绚烂复归于平淡的至理名言。 -
        告老还乡是人生“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阶段。绚烂终归要回复平淡。急流勇退,淡泊名利,调整心态,完成人生转型方能脱去俗气,方能格调高雅、意境旷达。 -
        人生就是不断寻求自己的位置,告老还乡不是旅程的结束,应该是新的起点,是新一轮“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开始。这一过程也要临摹、研习,也要确立新的“险绝”,也要再一次复归平正。其中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最重要。 -


525

主题

456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8Rank: 8

威望
1759
贡献
3903
金钱
8838

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3-12-5 18: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太宗对朝臣所言;
「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
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525

主题

456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8Rank: 8

威望
1759
贡献
3903
金钱
8838

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3-12-5 18: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橋 于 2013-12-5 19:06 编辑

凡是艺术这门功夫,只要你原意学习,一定有得益的。
问题在于你去不去学,懒怠,才是学书法最大心病,不学,那里有精华作品呢?
学古人书法,不能照搬,何形何势,这是花草功夫。
真正学书法,必须有一定「骨力」,何谓「骨力」,必有深厚文化底蕴,才能驾驭书法界。对于「形和势」的铺排,自然水到渠成。
(没有文学深厚底蕴的书法家,不是家,最多是个写字匠,古往今来,大多数书法家是有深层文学之根,有了根,让后才有础,叫「基础」。文学知识是书法之父,从来古人是这么强调,千万不可当书法是一种营生,是一种显摆,是一种工具,我能所选取者,书法是一种性情陶冶,也可以说是锻炼身体。)「自论」
学法书,必须先取意,剖析字体结义。最低明白这个字所代表什么,连这个字义都不懂,焉能称家?
学书法和学武艺拳术不同,不能做到十八套武器件件皆精也。

点评

,回复晚了,见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3 12:49

266

主题

1318

帖子

58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9
贡献
587
金钱
2919
发表于 2013-12-5 20: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橋 发表于 2013-12-5 18:59
凡是艺术这门功夫,只要你原意学习,一定有得益的。
问题在于你去不去学,懒怠,才是学书法最大心病,不学 ...

37

主题

220

帖子

15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45
贡献
253
金钱
539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2: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橋 发表于 2013-12-5 18:59
凡是艺术这门功夫,只要你原意学习,一定有得益的。
问题在于你去不去学,懒怠,才是学书法最大心病,不学 ...

,回复晚了,见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哈~~~

104

主题

84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总监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1529
贡献
1919
金钱
6207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荣誉管理员奖

发表于 2013-12-13 17: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语宁君、草桥君分享书法心得,要成为书法家必定是功力加学养,否则则是字匠、门外汉罢了。写完十八缸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同仁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7 0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