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3|回复: 26

《切韵》韵部知多少?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26 22: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切韵》韵部知多少?


1、
清·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遂成千古韵书之祖。继《切韵》而兴者,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2、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导言》说:
隋陆法言的切韵,假使没有唐代的科举来抬举它,也会遭遇声类等书同一的命运。後来切韵改称唐韵.可说是变成了官书,它已经成为押韵的标准.尤其是近体诗押韵的标准,唐韵共有二百零六个韵,但是,唐朝规定有些韵可以同用,凡同用的两个或三个韵,做诗的人就把它们当做一个韵看待,所以实际上只有—百一十二个韵。到了宋朝,唐韵改称广韵,其中文韵和欣韵,吻韵和隐韵,问韵和焮韵,物韵和迄韵,都同用了,实际上剩了一百零八个韵。到了元末,索性泯灭了二百零六韵的痕迹,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又毫无理由地合并了迥韵和拯韵,径韵和证韵,於是只剩了一百零六个韵。这一百零六个韵就是普通所谓诗韵,一直沿用至今。


3、
王力主编、叶圣陶审阅的《古代汉语》说:
隋陆法言著《切韵》,盛行於世。这部书一共分为206韵。206韵分得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於押韵,所以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代,平水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这106韵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就叫作“诗韵”。唐代诗人虽然不是依照平水韵用韵的,但是他们既然依照“同用”“独用”的规则,那么平水韵正可以用来说明唐人的用韵。


4、
度娘说:
《切韵》,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193韵
《唐韵》,是《切韵》的增修本。孙愐作,在开元二十年(732)后,195韵。
《唐韵》增修本(即蒋斧印本)。比195韵的《唐韵》增加11韵。206韵。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3: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26 23:23 编辑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说:
我们在导言(1.5–1.6)里说过,唐宋诗人用韵所根据的韵书是《切韵》或《唐韵》,凡韵书中注明“同用”的韵就可以认为同韵;到了元末,索性把同用的韵归并起来,稍加变通,成为一百零六个韵。这一百零六个韵就是后代所谓《平水韵》,也就是明清时代普通所谓“诗韵”。由此看来,若说唐宋诗人用韵是依照《平水韵》的,虽然在历史上说不过去,而在韵部上却大致不差。现在我们就把这一百零六个韵列表如下,并附注着《唐韵》原来的韵目:
三羊注:王力所说的《唐韵》是206韵

一东【上平】
二冬、钟
三江
四支、脂、之
五微
六鱼
七虞、模
八齐
九佳、皆
十灰、咍
十一真、谆、臻
十二文、欣
十三元、魂、痕
十四寒、桓
十五删、山


一先、仙【下平】
二萧、宵
三肴
四豪
五歌、戈
六麻
七阳、唐
八庚、耕、清
九青
十蒸、登
十一尤、侯、幽
十二侵
十三覃、谈
十四盐、添、严
十五咸、衔、凡


一董【上声】
二肿
三讲
四纸、旨、止
五尾
六语
七麌、姥
八荠
九蟹、骇
十贿、海
十一轸、准
十二吻、隐
十三阮、混、很
十四旱、缓
十五潸、产
十六铣、狝
十七篠、小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果
廿一马
廿二养、荡
廿三梗、耿、静
廿四迥、拯、等
廿五有、厚、黝
廿六寝
廿七感、敢
廿八俭、忝、俨
廿九豏、槛、范


一送【去声】
二宋、用
三绛
四寘、至、志
五未
六御
七遇、暮
八霁、祭
九泰
十卦、怪、夬
十一队、代、废
十二震、稕
十三问、焮
十四愿、慁、恨
十五翰、换
十六谏、裥
十七霰、线
十八啸、笑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过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宕
二十四映、诤、劲
二十五径、证、嶝
二十六宥、候、幼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阚
二十九艳、忝、酽
三十陷、鉴、梵


一屋【入声】
二沃、烛
三觉
四质、术、栉
五物、迄
六月、没
七曷、末
八黠、辖
九屑、薛
十药、铎
十一陌、麦、昔
十二锡
十三职、德
十四缉
十五合、盍
十六叶、帖、业
十七洽、狎、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07: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27 07:42 编辑

1、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2、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导言》说
3、王力主编、叶圣陶审阅的《古代汉语》说。

依据以上三部著作的说法:
切韵》、《唐韵》、广韵》以及《集韵》,都是206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1: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9-27 11:06
《广韵》参照唐孙缅的《唐韵》一类的韵书,分类加细,四声韵部增至206韵。 ...

清·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遂成千古韵书之祖。继《切韵》而兴者,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点评

清·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遂成千古韵书之祖。继《切韵》而兴者,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7 15: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1: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9-27 11:23
《切韵》重在分析声韵,所收文字和训释并不详备,因此在唐代又复增修韵书。像长孙讷言的《笺注》、王仁熙的 ...

韵书的韵部,不会增加!都是206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1: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9-27 11:41
王仁熙的《刊谬补缺切韵》作于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全书分为195韵,韵次同于陆法言书,但增多了与平 ...

汤文璐,可谓是韵书的专家,岂有《切韵》不是206韵,而是193韵的漏掉韵部之说法?
六朝韵书最发达,总有108种之多,陆法言等9位音韵学家,岂有不博览众家韵书之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9-27 12:09
我手头有193韵的详细韵目,不知汤文璐有没有列出韵目表?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列出了《唐韵》的206个韵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3: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9-27 12:30
汤文璐的书里并没论及《切韵》,也仅在序里带过一句。

这就是论及《切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8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850
贡献
17017
金钱
3018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7 15: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27 11:13
清·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 ...

清·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遂成千古韵书之祖。继《切韵》而兴者,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
这段话应该这样读: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遂成千古韵书之祖。
继《切韵》而兴者,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自隋陆法言始”,切韵已增广至206韵。
继《切韵》而兴者,(韵书的名称)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5: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9-27 15:26
清·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 ...

金筑子,你还是说明:《切韵》是206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7 17: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27 15:49
金筑子,你还是说明:《切韵》是206韵!

老金的说法是对的,主楼的1、3是语缘不详故多误读,自隋陆法言始,以四声分韵,切韵已增广至206韵,这样说就应是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17: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27 17:23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9-27 15:26
这段话应该这样读: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遂成千古韵书之祖。
继《切韵》而兴者,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自隋陆法言始”,切韵已增广至206韵。
继《切韵》而兴者,(韵书的名称)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清·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遂成千古韵书之祖。继《切韵》而兴者,有孙愐之《唐韵》,陈彭年之《广韵》,丁度之《集韵》。

-----------------------------------------------------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206韵,撰为《切韵》一书,遂成千古韵书之祖】,不用添油加醋!

以四声分206韵】,有了【四声】,就有了【206韵】!沈约的四声之前,韵部要多于206韵,而不是【切韵已增广至206韵】!
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是五声【宫商角徵羽】命字!四声将【宫/商】合并为【平声】!【宫/商】合并为【平】,是韵部的减少,而不是韵部的增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7 18: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27 17:14
清·汤文璐的《诗韵合璧·序》说:
古无所谓韵书也。自隋陆法言始 ,以四声分二百六韵,撰为《切韵》一书 ...

据古人诗论,阳休之的韵略是56韵,其余不知

如56韵属实,永明时期的用韵比唐宋就稍宽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5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21: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9-27 18:49
据古人诗论,阳休之的韵略是56韵,其余不知

如56韵属实,永明时期的用韵比唐宋就稍宽了点 ...

你的所谓【56韵】,是否来自如下文字:
魏秘书常景为《四声赞》曰:“龙图写象,鸟迹摛光。辞溢流徵,气靡清商。四声发彩,八体含章。浮景玉苑,妙响金锵。”虽章句短局,而气调清远;故知变风俗下,岂虚也哉。齐仆射阳休之,当世之文匠也,乃以音有楚、夏,韵有讹切,辞人代用,今古不同,遂辨其尤相涉者五十六韵,科以四声,名曰《韵略》。制作之士,咸取则焉,后生晚学,所赖多矣。齐太子舍人李节,知音之士,撰《音韵决疑》,其序云:“案《周礼》:‘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沽洗为羽。’商不合律,盖与宫同声也。五行则火土同位,五音则宫商同律,暗与理合,不其然乎。吕静之撰《韵集》,分取无方。王微之制《鸿宝》,咏歌少验。平上去入,出行闾里,沈约取以和声之,律吕相合。窃谓宫商徵羽角,即四声也。羽,读如括羽之羽,亦之和同,以拉群音,无所不尽。岂其藏埋万古,而未改于先悟者乎?”经每见当世文人,论四声者众矣,然其以五音配偶,多不能谐;李氏忽以《周礼》证明,商不合律,与四声相配便合,恰然悬同。愚谓钟、蔡以还,斯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9-27 21:2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这个有卵用,切又如何,不切又如何?诗都不会写,成天扯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30 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