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4|回复: 16

从《对类》管窥古代蒙馆的属对教学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发表于 2021-7-23 1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对类》管窥古代蒙馆的属对教学
  湖南益阳 孙则鸣
  〔按:应湖南楹联家协会鲁晓川主席之约,写了一篇介绍古代蒙馆属对教学的文章,刊载在该会主编的《对联学术》2021年第一期〔总第59期〕上。现发布于下,以飨读者。〕

  我国从唐代开始以诗赋取仕,学生初入私塾蒙馆,就会接受为诗赋写作服务的属对〔对对子〕教学,且配有韵对类书籍作为启蒙教材;其中,明清广为流传的《对类》系列,就是最重要的蒙馆属对启蒙教材之一;由此可把古人属对方法称之为“对类古法”。对于受过蒙馆教学的古代读书人来说,对对子自然易于反掌,这是不言而喻的。
  新文化运动之后,西式教育替代了蒙馆,对类古法也因此失传;北京大学王力教授利用现代语法学知识,重新归纳了有异于对类古法的现代对偶法则“两个一致”〔结构一致和词性一致〕。可是,据大量统计资料可知,现代的“两个一致”〔可简称今法〕与古代优秀偶句创作实际严重脱钩,其吻合率还不到10% 。为何如此低下?无它:两个一致与对类古法大相径庭;有充足理由证明,大道至简的对类古法根本不遵守烦琐复杂的两个一致。
  本文将以明刊本《缥缃对类》和《大川对类》为蓝本,研究古代蒙馆属对教学的方法和过程,试图由此还原古代简易的对偶法则,。

  一、《对类》系列的性质

  《对类》系列的性质,可从两个方面考察:
  第一、《对类》是古代蒙馆属对启蒙教学教材。这在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阅读写作基础训练专题〔三 〕“属对”里就有明确的介绍:

  在这个阶段里开始教学生学对对子〔从前叫做“属对”〕,这是更值得注意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国古代有过一段散文、骈文的发展过程。到了唐宋,近体诗仍然部分地运用对偶,赋体文学也还存在。教儿童学属对,最初大概是以学作骈文和学作近体诗为目的的。发展到后来,属对成了启蒙之后一种必修的课程。苏洵的文章里说:“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苏老泉全集》,卷十五。〕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到,在宋代,属对已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种基础课程。它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专为学作近体诗,而是作为语文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了。程端礼说:“大学不得令日日作诗作对,虚费日力。今世俗之教,十五岁前不能读记九经正文,皆是此弊。但令习字演文之日……以学演文,每句先逐字训之。更令记《对类》单字,使知虚实死活字,更记类首“天、长、永、日”字,但临放学时,面属一对即行,使略知轻重虚实足矣。”〔见《读书分年日程》卷一〕
  这段话把属对的作用说得很清楚……属对教学,大致就依据这样一种目的,一直实行到清末。这中间编出了好多种指导属对的课本,其中最基本的一种是《对类》,里边不仅编列许多属对的材料,并且还详细地讲了属对的方法。

  第二、《对类》是我国古代“类书”之一。赵含坤《中国类书》就收录了五种明版《对类》书目;本书研究的蓝本《大川对类》和《缥缃对类》就在其中 。
  《百度百科》指出:“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从信息时代的视角,类书是古代的‘数据库’,甚至丛书等即类书的演变,揭示了文献的传承关系。类书是一种工具性质的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被称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换言之,类书就是“分门别类”的语言资料库,因此又被称之为“分门书”〔见《国语辞典》〕。
  要之,《对类》就是为“属对”教学服务的“分门别类”的语言资料库。剖析《对类》的分类对象,分类原则和分类方式,就可以还原对类古法的基本法则。

  二、《对类》的分类对象与分类总原则

  〔一〕《对类》的分类对象和基本分类方式
  香港大学张健教授在《对语的生成与规则:以<对类>为中心》〔以下简称《对语生成》〕中介绍《对类》的整体构架时指出:“在在传统的对偶中,涉及四个方面的法则:门类、字数、平仄、虚实(虚实中又分死活)。要求门类相同或相近,字数相同,平仄相反,虚实死活相同。《对类》就是根据这四个原则编排的。这四个原则体现在本书的结构上形成全书的几个结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分门,本书共分天文、地理等二十门;第二个层次是字数,一门之内,再按字数分类,一字类、二字类、三字类、四字类,因为对语的基本规则到四字基本已经涵盖,所以不列五字、六字等;第三个层次是在门之内再按照语义的相关性及虚实死活性质划分为若干小类;第四个层次是在各小类之中,再按平仄分类。”
  具体说,《对类》的分类分四个步骤,1、根据汉字的“语义相关性”分为天文、地理等二十门;2、每门按照“字数”分为一字类、二字类、三字类和四字类;3、一字类和二字类,用标注的方式继续按“虚实死活”分类;因三字类和四字类是一字类和二字类的组合,故不再标注虚实死活。4、上述各小类的例字均按照平仄分为两列。
  从上面的分类方式可知:1、《对类》的分类对象是单个汉字和字组,故所分的类别可称“字类”;2、字类分类的依据是字义的“语义相关性”;3、字类有两个主要的层次:上层是大类,包括虚字和实字,虚字内含死字和活字;下层是“天文地理”之类的十多个小类,小类涵括在大类内部。
  〔二〕对类古法的基本法则
  椐上可知,对类古法的基本法则只有四点:1、字数相等;2、虚实死活相同即为宽对;3、进一步连天文地理之类的小类相同,即为工对;4、平仄相对。这四个要点中,字数相等是古今一律,而今古宽对法则却大相迳庭,是本文考察重点;工对法则古今也略有差异,平仄法则又是古今大相迳庭了。下面详细论之。
  古代宽对法则的总纲是虚实死活,这在缥缃对类》和《大川对类》的卷首所载《习对发蒙格式》里有明确的论述:“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的颁布和修改,加之诗联竞赛的频繁举行,一方面是“两个一致论”得到了迅速普及,另一方面是此法则的弊病也开始显现,逐步得到了修正。其中,“结构一致”已经被学术界更改为“结构相似”,如王占馥《古代汉语修辞学》 、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周一民《现代汉语》 以及《联律通则》修订稿均持此论。唯有今法的“词类一致”与古法的“虚实死活一致”大致相当;只要比较古代虚实死活与现代词类的异同,就可以掌握对类古法的精髓了。
  〔三〕现代词类与古代字类虚实死活的区别
  词类一致的中的“词”的定义。向熹《古代汉语知识词典》指出:“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语音是词的词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它和词素不局,具有独立的称谓功能和造句功能,也和词组不同,具有结构上的整体性和定型性,不能拆成更小的语言单位,或按句法规律加以扩展变形。”
  虚实死活四大字类的定义。《习对发蒙格式》指出:“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
  根据上述定义,可从两方面看词与字的区别。
  第一、“词”是语法学的单位,“字”是修辞学以及语义学的单位。其主要区别如下:
  1、区分标准不同。首先,词类的区分标准有三:语义标准、形态标准和语法功能标准。其中语法标准为主,三者相互矛盾时就只看语法功能。如判断词“是”不存在动态意义,也无形式标志,仅因它主要充当谓语、能带宾语,就划入动词。而 “字类”是语义学的分类,《习对发蒙格式》就单纯根据字义在视觉中有无“形状”而定,与语法功能毫不相干。判断词“是”字的语义根本无形态,故为虚字,又因它具备“自然而然”〔《对语生成》解释为“现成如此,不表示变化、活动之意”〕的性质,故为虚死字。其次,因区分标准不相同,古今虚实的归类也迥然有异;词类的虚实是根据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定;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者为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副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者为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字类中的虚实则单纯看字义中有无“形态”而定,有形态者为实字,主要对应名词;无形态者为虚字,囊括了名词之外的所有实词和虚词。
  第二、语法学的词是“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不包括相邻的语言单位语素〔语素不能独立运用〕和词组〔词组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据此定义,字数相同的语素、词和词组之间,不存在“词性一致”,今法是不允许相对的。而在古法里,只要是字数相等、且虚实死活也相同,语素、词和词组是无条件可对的。《缥缃对类》中就有大量实例。以同门类可成工对的两字类为例:

  门   类          虚    实   词 组       合   成   词     单   纯   词
  花木门荼蘼菡萏第九    双     实  薜萝、菁茅、菌桂  大蒜、木香、龙眼  荼蘼、菡萏、荔枝
  鸟兽门归梁贺厦第三十四  上活下实  在户、衔环、触藩  守宫、蠹书  
  通用门须臾次第第三十   双 虚 死  方将、因仍、许多  寻常、因循、等闲  须臾、蹉跎、迁延

  解析:上表中的词组是两个词、两个语素,合成词是一个词、两个语素,单纯词是一个词、一个语素;然而它们却可以形成工对,这是不符合“词性一致”原则的。
  由此可见,字类是语义概念的分类,对偶是语义的相对,而不是语法功能的相对。对语的对称单元只可能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汉字,不可能是语法学中的词。
  第四、关于“虚实死活”的类别和定义
  虚实死活是有层次性的,且分为了多个亚类:1、实字和虚字内部包含半实字和半虚字:2、虚字内部又分为虚活字和虚死字。这种分类方式导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现象:
  首先,死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实死字和虚死字,狭义只指虚死字。本文只取狭义。其次,半实字和半虚字容易混淆不清——这种混淆不清是定义不科学所导致,需要改进。虚实死活是为宽对服务的,而实字和半实字、虚字和半虚字是可以互为配对且都是宽对。因此,我们只要修改定义,就可以取消半实和半虚。
  通过《对类》虚实死活例字的分布可知:实字主要对应名词以及名词性的语素和词组,可定义为表人和事物名称的字为实字,又可称名物字,非名物字即为虚字;“死谓自然而然者”是“死字是现成加此、不存在活动和变化的字”之意,古人又称为静字,故可定义为静态虚字;活字与死字相反,是表示活动变化的虚字,古人又称之为动字,故可定义为动态虚字。单纯从应用角度看,用排除法最容易掌握虚实死活的区分,如图所示: 

      实字〔名物字〕
  字类              活字〔动态非名物字〕
       虚字〔非名物字〕
                   死字〔静态非名物字〕

  定义既明,古代宽对基本法则就简单了:实字对实字,活字对活字,死字对死字。可简称“字类一致”法。要全面掌握此法,就非得澄清虚实死活的具体所指即外延不可。                                          

  三、从一字类看虚实死活的外延

  古代蒙馆属对教学崇尚循序渐进,先教一字对,如天对地,云对雨,由此而增字,为二字对、三字对,于是类推。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对类》的各门中均按一至四字四个小类逐次编排,其中单字是组合对语的核心基础。
  核心单字的归类有大类和小类之分:小类是根据语义的相关性,把字义相互关联且范畴较小的核心单字归为一类,如天文、地理者即是;二是语义范畴最大的“虚实死活”大类,《对类》一书是用小类类首的虚实死活标注体现的。由此可衍生对语的宽对法则和工对法则:每个核心单字的虚实死活大类一致者为宽对,若进一步连天文地理之类的小类也一致即为工对。
  核心单字的小类归类,并不如王力所说的“所谓对仗的范畴,差不多也就是名词的范畴”,而是每个小类中均全面地编排了虚实死活的大门类。《缥缃对类》的篇目共有二十二门,其中“叠字”和“联绵字”是其它门类的附庸〔即每类内部都有叠字和联绵字〕,还有“巧对门”不是字类,而是民间巧妙对联的集锦;把这三类删去可得十九门。其中,以实字领首者共十五门:天文、地理、节令、花木、鸟兽、宫室、器用、人物、人事、身体、衣服、声色、珍宝、饮馔和文史;以虚字领首者有数目字和通用门;没有标注虚实死活有干支和卦名。下面具体分析各个小类类别的编排,依此来考察虚实死活的真实外延。
  〔一〕以实字领首的字类。大致对应王力所说的名词小类,只是在《对类》里却是虚实死活俱全的综合字类,只是以实字领首而已。以天文门一字类为例:

  门  类  小类  虚实死活 平仄  例  字  通  用
  天文门一 天日第一 实字   平  天、干、空、穹、阳、曦  与“地理门”山水小类通用
                 仄  日、照、晷、曜、月、魄  
      高厚第二  死字   平  高、层、长、清、疏、微  
                 仄  厚、大、远、丽、皎、缺  
      吹照第三  活字   平  吹、飘、烘、腾、舒、升  
                 仄  照、晒、曝、覆、盖、震  
      声色第四  半实   平  声、光、威、华、音、文  
                 仄  色、彩、片、气、晕、影  

  天文门一字类的四个小类中,包括了与“天文门”在意义上及组合功能上相关的单字,张健称之为“天文类字群”。一字类实际上是本门的核心用字;这些字既包括表示本门的事物的实字,也包括与该门实字搭配的虚字。“天日第一”是天文门的基本实字,“高厚第二”是与天文门实字搭配的死字;“吹照第三”是与天文门实字搭配的活字。“声色第四”是抽象实字,被称之为半实字。这些小类又各分平仄两类。
  天文门的这些虚宇所以被列入本门,大体有两个依据:一是某些虚字从语义上原本就与天文相关。如“吹”字注释说“风鼓动万物”;“照”字是“日月所照也”。二是与本门实字常见搭配,如“高、厚”。
  由此可见,坊间通常所说的“门类小类相同即为工对”是不妥的。例如,同是天文门的“天日第一”、“高厚第二”和“吹照第三”就不能互对;首先应当虚实死活一致才具备可对性,进一步连小类也一致,才有资格称之为工对。余可类推。
  〔二〕以虚字为中心的字类有数目字和通用门两类。
  通用门介绍了通用于其它小类的绝大部分虚字。通用门一字类共七个亚类,全都是虚字。下面是各个亚类例字与现代词类的对应关系:
  活字只有一个亚类“来去第三”,其例字全都是“表动作或变化和心理活动”的动态动词,如:来、行、移、吹、嘘、飘、惊、;去、拂、动、撼、扇、摆、畏、讶……。
  死字有六个亚类,囊括了名词和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再加上静态动词和方位词〔按:唯数量词和方位词是在其它栏目里介绍的,详见后〕。试举例说明:
    1、高远第一。①形容词:高、重、层、遥、巍、辽;远、大、厚、重、积、丽;②静态动词:垂、余、充、夷、融;胜、断、逼、耸、挺。
  2、无有第二。①静态动词:无、亏、消、伸、盈;有、缩、失、得、息、屈;②形容词:烦、难、真、饶、多;略、易、假、乏、少;
  3、如似第四。①静态动词:如、齐、疑、似若、比、拟、类、像、肖、敌、亚;②副词:俱、皆、咸、几;③助词:庶、凡。
  4、乎也第五。①代词:兹、之、其、是、此、;②介词:于、于、用;③连词:而、且、亦、乃、则、但;④助词:夫、者。也、已、居、哉、邪;⑤叹词:嘻、猗。
  5、初乍第六。①副词:初、方、才、还、都、又、更、再;②静态动词:将、欲、毕、讫。
  6、宜称第七。①助动词:宜、当、应、可、要。肯、敢;②判断动词:是;③介词:因、由、自;④副词:尤、休、姑;不、只、讵、岂;⑤连词:故、况、却;⑥代词:何、那、胡;⑦连词:虽。
  数量词属于死字是在 “数目门”中介绍的,其中以数量词为主,包含少量与数量多寡有关的形容词、副词和名词。现按词性分类例举如下:
  1、千万第一,死字。①数词:千、三、京〔十兆为京〕、垓〔十京为垓〕、沟〔十壤为沟〕、蓰〔五倍〕;万、一、十、百、②形容词:单、孤、多;独、众、群、半、诸;③副词:重、几;④量词:只。④名词:数。
  2、分寸第二,半虚死。①量词:分、毫、寻、常、斤、枚;寸、咫、匹;②形容词:奇〔阳数〕、耦〔阴数〕。
  表方向的名词“东南西北”之类也属半虚死字,是在两字类中介绍的,详见见下节。
  关于干支门和卦名门。《对类》对于八卦的名称以及天干地支符号甲乙丙丁之类,没有标注虚实死活。这是古法根据视觉形态分类的不科学所致,因为它们都没有具体形状,但似乎又能在视觉中察知:八卦有八卦符号,干支所表的时间在历书中能清楚地察知。它们介于半实和半虚之间,无法定性,只好避而不谈。我们重新定义之后,因它们是事物的名称,应当列为实字。事实上,它们也经常与其它实字相对,可见后面二字类的解说。
  通用门的死字分了六个亚类,亚类的范畴较窄,内部自对当然显得更工。又因六个亚类都是死字,亚类之间是可以互对而形成宽对的,这在二字类里就有具体的体现。

  四、二字类里虚实死活的组合关系

  虽然单字的虚实死活是对语系统宽对的核心和基础,但因汉语形式标志高度贫乏,一字多义严重,同一字的虚实死活〔包括现代语法学中的词性〕往往有兼类或活变,其具体属性必须在字与字的相互搭配中方能显现。因此,掌握两字类里字与字的虚实死活的组合方式和组合状态,是正确判别宽对的重要环节。
  通过排列组合可知,实字、活字和死字在两字类里的有且只有九种组合模式:①双实;②双活;③双死;④上活下实;⑤上实下活;⑥上死下实;⑦上实下死;⑧上活下死;⑨上实下活。
  这九种组合模式里,当然也有两个一致的字例,但也充斥着大量两个不一致的字例。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后者的范例,特别是两个不一致的死字范例。
  1、  双实
  双实两字类,以名词性词组为主,但也不绝对。以天文门乾坤日月第五为例:
  ①并列结构的名词性词组最多,如:烟云、云雷、日月、雨雪;②内部为并列结构的双音名词也有,如:乾坤、参商、宇宙;③定中结构的名词性词组,如:虚空〔按:“虚”为形容词,“空”为名词〕;④动宾结构的合成名词:造物;④ 动词性语素构成的并列性合成名词:造化;
  2、双活
  双活两字类以动词性词组为主,但也不绝对。以通用门经纶缔造二十八为例:①单音动词词组,如:维持、修攘、处置;②并列型双音动词,如:经纶、斟酌;③动补结构词组:廓清、造就、攘却。又如胚胎泄漏第三十八〔并虚活〕:①名词:胚胎;②动词词组:沉沦、包含、泄漏、化育。
  3、双死
  通用门“双虚死”两字类有三十个亚小类,囊括了方位名词、静态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叹词。下面着重介绍两个不一致的实例:  
    ①通用门“浑如恰似第十七”〔双虚死〕,有两种不同语法结构: 
    △真如、多同、罕同、酷类、多如——状中结构,形容词+静态动词;
    △应如、应殊、可比、应拟、可拟——合成谓语,静态助动词+一般静态动词;
    △正如、不如、未如、莫若、正似——状中结构,副词+静态动词;
    ②通用门“浑无仅有第十八”〔双虚死〕,有四种不同语法结构:    
    △可有、可无——合成谓语,静态助动词+静态动词;
    △都无、非无、又有、更有——状中结构,副词+静态动词;
    △诚多、甚多、不少、最少——状中结构,副词+形容词;
    △多有、少有、真有、良有——状中结构,形容词+静态动词;
    △虽无、虽多——无语法结构,连词+静态动词〔或形容词〕;
    △何有、焉有、哪有——主谓结构,代词+静态动词。
    ③通用门“便宜雅称第二十”〔双虚死〕,有五种不同语法结构:
    △便宜、还宜、正是、果是——状中结构,副词+静态动词;
    △好是——状中结构,形容词+静态动词
    △何妨、何缘、谁肯——主谓结构,代词+静态动词;
    △最好、正好、不好、还好——状中结构,副词+形容词;
    △又还,不惟、岂唯、决非——无语法关系,副词+副词;
    △恐非——无语法关系,静态动词+副词
    △虽是——无语法关系,连词+静态动词  
    △正因、必因、都因,只因——无语法关系,副词+介词;
    △多为——无语法关系,形容词+介词
    △想因、应自——无语法关系,静态动词+介词;
    △是皆——无语法关系,代词+副词;
    △多因——无语法关系,形容词+介词;
    △不因、岂缘、不缘——无语法关系,副词+介词
    △为缘——无语法关系,连词〔抑或之意〕+介词
    △因何、凭何——介宾结构,介词+代词
    △又何——无语法关系,副词+代词;
    △何太——无语法关系,代词+副词;
    △想是、应是、应宜、应堪——合成谓语,静态动词+静态动词。
    ④数目字也也有类似情况。例如:“无双第一第五”〔双虚死〕:无双、成双、为三、成千、能群、过多、许多、极多、不多、不群、不孤、非一、若干、若干、第一、得一、有一、不二、次五、第五、足万、满百、凡百、唯一。  
    先看第一字:“无、为、能、成、得、有”是静态动词,“不、非、过、极”是副词,“第、凡”是助词。再看第二字:“三、一、二、百”是数词,“双、多、孤”是形容词,“群”是名词。它们的语法结构也不尽一致,“无双、成双、有一”是动宾结构,“第一”是附加式,“不二、不群、非一”是状中结构。   
    ⑤方位字构成的双虚死有两种语法结构,一是并列结构,如通用门东西上下第十二〔并半虚死〕:东西、南北、后先、边际;二是偏正结构,如通用门中间侧畔第十三〔并虚死〕:中间、西边、左侧,东畔。前右,
  由此可证,对应死字的这十一类语法词类,根本不遵守什么“词性一致”和“结构一致”的法则,完全可以随意互对。
  因死字对应的词性太多,多种多样的语法结构和词性的交错,举不胜举。以下有死字参与的几种相互关系,都只能略举一二,大家可以举一反三。
  4、  上死下实
  天文门无声有韵第六十三〔上虚死下半实〕:①动宾结构〔动+名〕:无声、有韵、无名、有影;②偏正结构〔代+名〕:何心、何言;③状中结构〔副+动〕:不常、不言。
  节令门经春历夏第十六〔上虚死下实〕:①动宾结构〔动+名〕:经春、历夏、度日;②状中结构:方〔副〕春、将〔动〕秋、将〔动〕晓、不〔副〕夜〔按:第二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③定中结构〔形+名〕:终夜、长时;④连动式:欲晓、欲暮〔上字是能愿动词,下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5、上实下死
  节令门春初夏末第九〔上实下虚死〕:①偏正结构〔名+方位名词〕:春初、春中、夏末、夜半;②主谓结构〔名+形〕:春迟、秋高;③主谓结构〔名+动〕:秋尽。
  6、上死下活
  通用门应愁可畏第二十二〔并虚下活。即上死下活〕:①合成谓语〔助动+动〕:应愁、宜信、当悲、须忌;②状中结构〔形+动〕:深防、明知、独爱;③状中结构〔副+动〕:不知、最患;④主谓结构〔代+动〕:谁知、谁思;⑤无语法结构〔连+动〕:还愁、还欣、因思;却爱、还虑。
  7、上活下死
  通用门更新改旧第二十九〔并虚上活,即上活下死〕:①动宾〔动+形〕:如新、怜新厌旧、废旧;②动补〔动+形〕:更新;③状中〔副+形〕:渐新。
  8、上活下实
  天文门行云落日第十二:①动宾〔动+名〕:生风、出日、下雪、降雨;②定中结构〔动+名〕:流星、旋风、积雨、闪电。
  9、上实下活
  地理门山回水绕山回水绕第十二:①主谓结构:山回、山环,水绕、水拍;②定中结构:江流、沙堆、水滴、地震;③状中结构〔名+动〕:洞开、土崩、泉涌。

  从上面两字类虚实死活的九种相互关系的词性和语法结构分析,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第一、进一步证实了一字类所介绍的基本原则:实字大致对应现代名词,活字对应动态动词,而死字囊括了名词和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再加上方位名词和静态动词。虚实死活宽对法则已经彻底证明了古人属对根本不遵守词性一致论;
  第二、两字类的九种相互关系,均不存在结构一致的必然性。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对类古法根本不遵守王力归纳的两个一致论。

  五、三字类与四字类以及巧对门里虚实死活的组合关系

  〔一〕三字类和四字类的虚实死活组合关系
  三字类和四字类同样隶属于各个小门类。由于三字类是在两字类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核心单字。四字类的两个两字类的组合。因而三字类和四字类的虚实死活是一字类与二字类的组合,故《对类》一书不再标注虚实死活了。试以天文门为例,说明三字类和四字类的虚实死活组合关系。先看三字类:

             虚实死活   字 例
  一江风千里月九十三  死实/实  平  半江/风、一溪/风、一林/风、一潭/星……
                   仄  千山/月、一窗/月、半窗/月、千山/雨……
  雨生凉风解冻九十一  实/活死  平  雨/生寒、雨/凝寒、雨/送凉、月生寒……
                   仄  风解冻、风/布暖、风/滴暑、日/亭午、……
  酒旗风书案雪一百七  实实/实  平  酒帘/风、渔笛/风、牧笛风。钓丝/风……
                   仄  钓船/雪、樵笠/雪、书窗/月、渔舟月……

  再看四字类:

                 虚实死活       字 例
  霁月光风秋霜烈日第一百十七  死实/死实  平 霁月/光风、冷雨/凄风、暮霭/朝烟……
                        仄 秋霜/烈日、晓风/残月、春风/和气……
  手握干符身居天位第一百二六  实活/实实  平 手握/干符、口代/天言、道合/天心……
                        仄 身居/天位、身备/天德、手探/月窟……
  整顿乾坤呼吸霜露第一百二四  活活/实实  平 整顿/乾坤、叱诧/风云、燮理/阴阳
                        仄 呼吸/霜露、消磨/日月、出入/造化……

  《对类》的单字组合从一字类开始至四字类为止,因为它们的虚实死活组合关系可以涵盖四字以上的各种组合。
  〔二〕从巧对门看长短对联的虚实死活组合关系
  《对类》一书最后的的巧对门,就例举了二字类直至二十字类的民间巧对,其虚实死活的对应关系完全是上述四种基本字类的组合,试以十二字类的两副巧对为例:

  虚实死活  死实实/实死/活实实,死实/活实  实活/实实,死死死/实实/活实死
  例  句  乌木树/空中/现龙爪,有意/拿云  周梦/蝴蝶,不知其/蝴蝶/梦周欤
        白杨花/天上/剪鹅毛,无心/作雪  人弄/猢狲,真所谓/猢狲/弄人也 

  上面就是《对类》一书所展现的古代属对教学的全部过程,而《对类》一书的分类方式,巧妙地展现了古代属对的基本法则,所以从元代直到清代,《对类》系列一直是蒙馆属对教学的启蒙教材。

  五、《对类》系统的平仄

  平仄对立是对类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特点于下:
  第一、一字类至四字类的平仄分类,是只看末字的平仄,不考虑前面单字的平仄的。
  第二、一字类、二字类、三字类和四字类,相当于单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和四字对。其上下比相当于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和四字句。这里就牵涉到每个单句内部平仄的律拗问题。
  一字句和两字句不存在律句和拗句之分,所以它们的平仄分类根本不考虑,而三字句和四字句就存在律句和拗句的可能性。从具体实例可知,其平仄关系有律对和拗对之分。先以天文门三字类为例:

     门 类         律 对           拗 对
  一江风千里月  五更霜,三日雨:仄平平,平仄仄  半天星,一庭月:仄平平,仄平仄
  第九十三    一朝霜,三时雨:仄仄平,平平仄  一天星,半窗日:仄平平,仄平仄
          一夜霜,三春雨:仄仄平,平平仄  千岁冰,四月雨:平仄平,仄仄仄
          五月霜,三晨雾:仄仄平,平平仄  三日霖,十日雨:平仄平,仄仄仄

  绿杨风红杏雨  绿杨风,红杏雨:仄平平,平仄仄  黄芦风,红槿日:平平平,平仄仄
  第九十七    绿荷风,红蕖雨:仄平平,平平仄  绿芜烟,翠柏月:仄平平,仄仄仄
          白杨风,黄梅雨:仄平平,平平仄  红棠霜,红蓼雨:平平平,平平仄
          白萍风,青苔雨:仄平平,平平仄  绿槐烟,翠桐月:仄平平,仄平仄  

  再看天文门的四字类:

  门 类            律 对                  拗 对
  烈风迅雷层冰积  落日残霞,震风凌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烈风迅雷,层冰积雪: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雪第一百十八   淡月疏星,和风丽日: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内阴外阳,上天下泽: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春风和气,疾风苦雨: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上乾下坤,南箕北斗: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瑞日祥云,凄风苦雨: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衍阳伏阴,上天下泽:仄平仄平。仄平仄仄 

  整顿乾坤呼吸霜露  叱诧风云,消磨日月: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燮理阴阳,出入造化: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第一百二十四    笑傲烟霞,经纶天地: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扫荡风尘,参赞化育: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感召风雷,裁成天地: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变现风云,吟咏风月: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出没烟波,寅亮天地: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从上面字例可知,三字句和四字句不全是律句,拗句的比例还不少。五字以上的长句是一至四字四个小类的组合,它们也必然不可能全部是律句,其间必然夹杂大量拗句。
  事实上的确如此。《对类》系列的巧对门例举了两字对直至二十字的大量巧联,三字对直到二十字对共有208副,其中律联和拗联的分布与拙文《<古今楹联名作选萃>的声律分析报告书》 的结论相类似:七言以下的短联律化程度较高,七言以上的长联,随着分句的增多,拗联迅速增多〔详尽分析另文专论〕。
  古人发蒙之后就受《对类》一书的熏陶,此后写作的对联必定是律联和拗联互补的局面,这就势在必然了。

  六、语法学家们对于《对类》的认识

  王力先生没有直接对《对类》作过评论,但他归纳工对门类时,肯定研究过《对类》系列,只是摒弃了古代的虚实死活宽对法则,代之以语法学的句型一致和词性一致而已。
  王力“词性一致”之论的提出,最早可上溯到1946年的《汉语语法纲要》(1954年译成俄文)和1951年的《中国语法理论》〔详见《诗词赋联形式通论》的分析〕,而王力在1955年的《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中就对此主张进行了反思:“我在‘对联文学’(对对子)上看词类的客观存在。我说对对子的时候,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其实是不对的。对对子实际是概念对概念,而不是同类的词性相对。概念和词性虽然是密切联系的,并不是同一的东西,我那样混为一谈,仍然是不对的。” 之后,王力一直在“词性相对”与“概念〔词义〕相对”之间摇摆不定。
  王力在1958年的《汉语诗律学》里又重申两个一致论:“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就是对得工整)。”1962年的《诗词格律》却把“词性相对”和“概念相对”相提并论,一方面认为“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紧接着又认为“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1979年的《诗词格律概要》再次把“词义相对”和“词性相对”并列,而1978年的《诗词格律十讲》却只提“句型一致”和“词性相对”,绝口不提“词义相对”或“概念相对”了。
  1955年,语法学家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属对”章节里,援引《习对启蒙格式》对虚实死活的定义之后说:

  ……把分类和例字排列一下,大致如下:
  1、实字:天,地,树,木,鸟,兽……
  半实:文,威,气,力……
  2、虚字(活):吹,腾,升,沉,奔,流……
  3、虚字(死):高,长,清,新,坚,柔……
  半虚:上,下,里,外,中,间……
  4、助字:者,乎,然,则,乃,于……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所谓实字,都是名词,半实是抽象名词;虚字(活)是动词;虚字(死)是形容词;助字包括现在所说的连词、介词、助词等各类关联词和语功词。只有所谓“半虚”比较杂乱,除了上边列的那些方位词之外,还包括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和时间词。半实,一般就并入实字用,半虚并入虚字用;所以实际上主要的分类是“实”“虚活”“虚死”“助”四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关联词和语助词。这显然是一个很简要的语法上的词类系统,同现代语法学的分类基本上吻合。

  张志公仍然恪守王力先生的古代字类是语法词类系统的错误观点,对于虚死字的外延的概括是很不全面的,仅仅提到了形容词和方位词,且把本来属于死字的“助字”另归一类,与实字、活字和死字并列,这是违背古代虚实死活的分类实际的。
  2000年,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孙良民教授在《谈古代蒙学语法训练及其教材对类>》一文指出:

  根据其“习对发蒙格式”界说,“习对歌”以及所列字之实、虚、半实、半虚和死、活例,跟我们现在的词类划分相较,大致可以对照如下:
  实字·死〔名词〕:天、风、兔、窗、巷
  半实字·死〔抽象名词〕:威、情、文、意、理
  虚字·活〔动词〕:来、吹、飞、洗、开
  虚字·死〔形容词〕:高、大、细、厚、妙
  虚字·死〔数词〕:一.三.九、千、万
  虚字·死〔代词〕:我、汝、谁、何、奚
  虚字·死〔助动词〕:宜、可、须、敢、肯
  虚字·死〔副词〕:才、将、曾、既、弗
  虚字·死〔介词〕:於、于、因、由
  虚字·死〔连词〕:虽、矧、苟、况、但
  虚字·死·助词:乎、也、哉、兮、邪
  半虚字·死〔方位词〕:东、西、左、右、上
  半虚字·死〔单位词〕:丈、颗、层、叠、缕
  半虚字·死〔气候词〕:暖、寒、凉、冻、炎
  这可以说是吴勉学《对类考注》中字〔词〕类划分的情况。其界限固然不是一清二楚,但是按其实、虚、半实、半虚和死·活标准,字〔词〕的类别大致划分出来。

  孙教授对于死字外延比张志公更接近《对类》原貌了,可他的最终结论仍然摆脱不了王力的窠臼:“从以上几类例证可看出,属对确实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是‘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通过属对练习,学生可以认识、分析词的类聚并掌握汉语的各种〔或者说全部〕句法结构。这样,属对这种方法也就可看作是分析汉语语词类聚与组合关系的一种方法。”
  2015年,香港大学张健教授在系统研究《对类》系列之后,在《对语生成》里多次明确指出字类的区分标准是语义学上的“语义相关性”。他论述小门类时指出:“第三个层次是在门之内再按照语义的相关性及虚实死活性质划分为若干小类。”“前面十八门的划分依据是单字所指涉的事物,换句话说是语义学上的。”在引述《习对启蒙格式》虚实死活定义后评论道:“这大概是现在所知最早关于虚实字的明确定义。按照以上的说明,所谓虚实的划分依据是语义学上的,是就字义所指涉的对象而言,如果所指涉的对象是有形体之物,就是所谓实字;如果所指涉的对象没有形体,就是虚字。”《对语生成》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死字的外延:“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对类》中所谓虚死字,当然以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为代表,但是,同是也包括了数词、能愿动词以及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现代的所谓虚词。”
  至此,古代字类属于语义学的分类,而不是语法学的分类;由此可以推论对偶是概念相对,而不是词性相对,可以盖棺定论了。
  大道至简,以虚实死活为基础的属对古法远比两个一致论简易,且能忠实地吻合历代偶句创作的本来面目。当然,属对古法也存在某些不足,一是虚实死活的定义不完备,二是虚实死活的互变法则以及虚实死活的超越完全阙如。这些不足,完全可以设法完善和弥补的,大家可参阅拙文《弘扬古法是完善对偶理论的必由之路——古今对偶法则的比较研究》和拙作《诗词赋联形式通论》。
  以上仅为一己之见,敬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11: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类

二 字 类
  山涛,原壤。笠泽,鞋山。花奴,草圣。佛桑,人柳。石发,溪毛。谏草,辞花。生白,杀青。甘饮,苦吟。弄玉,飞琼。
  山涛:晋代人,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 原壤:春秋鲁国人,孔子之故旧。 笠泽,鞋山:均为地名。 花奴:唐玄宗时汝南王李琎,小字花奴。 草圣:唐代书法家张旭,人称草圣。 飞琼:许飞琼。神话中仙女名。
三 字 类
  蜀水濁,嵩山高。堤是土,岫由山。黑土墨,白水泉。观音柳,罗汉松。蛟龙宅,虎豹关。续命缕,返魂香。木森森,水森森。
  续命缕:旧时民俗,于端午节以彩丝系臂,云可避灾延寿,故名续命缕。 返魂香:汉武帝时,西域月氏国贡返魂香三枚。传说燃此香,病者闻之即起,死未三日者,薰之即活。
四 字 类
  月明如昼,日永似年。百二山河,三千世界。六龙行夏,万象回春。指鹿为马,以羊易牛。五云仙仗,八水神京。九河既导,三径犹存。甜瓜蒂苦,臭梓花香。
  百二山河:指山河险固之地。《周书·贺兰祥传·檄吐谷浑》:“固则神皋西狱,险则百二犹在。”唐王维《游悟真寺》诗:“山河穷百二,世界满三千。” 三千世界:即三千大千世界。 六龙:指太阳,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五云仙杖:驾五色祥云的仙人之车。 八水神京:西安旧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九河:古代黄河自孟津而北流,分为九道,故名。《尚书·禹贡》:“九河既导。”九河古道,湮废已久。
五 字 类
  鸟篆沙边字,鱼抛水面梭。春水渡边渡,夕阳山外山。厕中秦宰相,胯下汉将军。君子不素餐,痴儿了公事。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短发愁催白,衰颜酒醉红。交情谙冷暖,病骨试阴阳。秋水碧千里,夕阳红半楼。花名十姐妹,鸟号八哥儿。两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夜月家家共,春花处处开。霰下云头散,星依日脚生。魁星鬼踢斗,闰月王居门。溪头须涉渡,径远遂迷途。冷官居热地,寒士浴温泉。家边禾是稼,浦上草为蒲。老枣靠道倒,矮槐挨阶栽。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朝官朝朝朝,处士处处处。
  秦宰相:《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李后为秦始皇相。 汉将军:指韩信,少年时曾受胯下之辱。 “君子”句:《诗经·小雅·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痴儿”句:晋代杨济曰:“生子痴,了公事。”
六 字 类
  四渎江淮河济,三光日月星辰。砚向石边见口,笙从竹下生声。盾日畏,衰日爱;夷风清,惠风和。逢辰或云同甲,生子自谓生丁。
  四渎:《史记·封禅书》:“四渎者,江、淮、河、济也。”长江、淮河、黄河、济河皆独流入海,故名渎。
七 字 类
  天长地久有时尽,月白风清如夜何。假石山上真栽树,死水池中养活鱼。鼠无大小皆称老,猫有雌雄总谓儿。鱼游水面分开绿,蜂入花心点破红。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无山秀似巫山秀,何水清如河水清。里中田上土何下,岩畔石低山自高。烧火火烧烧火杖,渡船船渡渡船人。观前种竹先生笋,寺后栽松长老枝。翰林学士浑身湿,兵部尚书彻骨寒。绛绎绘维绾纶綍,潘游洪沈泛瀛洲。炒豆不酥缘火少,移仓难动为禾多。乐乐乐人教教曲,行行行者看看经。
八 字 类
  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画出云烟,笔端晚景;绣成花草,指下春光。
  楚国亡猿:《淮南子》:“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亡,逃散。
九 字 类
  杜甫之儿童,能念《文选》;郑玄之奴仆,解诵《毛诗》。破故纸糊窗,防风不得;黑牵牛过岭,滑石难行。吕先生品箫,须添一口;谢状元射策,何吝片言。谢外郎要钱,抽身便讨;吴内史饮酒,下口便吞。一夜五更,半夜五更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
  文选:南朝梁文学家萧统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又称《昭明文选》。唐杜甫《宗武生日》诗:“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宗武是杜甫的二儿子。 毛诗:即《诗经》,以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后汉郑玄(字康成)博通诸经,相传其家奴皆读书,能诵读《诗经》中句子。
十 字 类
  曹操行军,望梅林而止渴;陶潜解印,托菊径以辞归。晚浴玉河,摇动一天星斗;早朝金殿,扶持万里乾坤。白鹭飞来,点破一湖秋碧;紫骝归去,踏残满地春红。波浪千层,喜游鱼之得水;云霄万里,快一鹗之横秋。雁字排空,写出一天秋思;莺梭穿柳,织成三月春光。夜半子规,枝上唤将春去;晚间促织,阶前叫得秋来。二帝三王,尧舜禹汤文武;六官四季,天地春夏秋冬。咚咚咚,当当当,三更三点;单单单,坼坼坼,一阴一阳。青天似水,无鱼月钩空钓;白露如珠,出蚌雨线难穿。花本木形,何自草头而化;星为夜象,却从日脚以生。雨里筑墙,捣一堵,倒一堵;风前点烛,流半边,留半边。岩崖岳岛峰峦,四山出出;杉梓椿松桧柏,六木森森。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鼠)气;蝴蝶花间向月,更有风(蜂)来。双艇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鸟入風中,衔出虫以作鳳;马来芦畔,吃尽草而为驴。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典木置屋,曲八根直四根。张长弓骑奇马,單戈合戰;種重禾犁利牛,十口为田。和尚撑船,棒打江心罗汉;佳人汲井,线牵水底观音。船尾拔钉,孔子生于周末;云头掣电,霍光起自汉中。闷拨红炉,尽是长叹(炭)短叹(炭);愁拈素帕,提起千思(丝)万思(丝)。笑指深林,一犬低眠竹下;闲看邃户,孤木独立门中。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紫葚子,青葚子,甚葚子甜。四口同圖,大口包藏小口;五人共傘,上人遮盖下人。
  “船尾”联:本联为会意联,又是谐音联。周与舟谐音。汉中,可作地名,又可作“云汉”解。
十一字类
  雪逞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随雨势,黑漫天地不多时。朔风飘空,农夫齐奏《普天乐》;晚霞映水,渔人急唱《满江红》。日坠月升,斗转星移天不动;雷轰电掣,云腾风送雨将来。雪地鸦行,白纸乱涂四五点;霞天雁过,锦笺横草两三行。星驾渡河,织女喜逢河上客;云帘遮月,嫦娥羞见月中人。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作囯;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氷。梧叶落银床,天下已知秋到;葭灰飞玉管,人间便觉春回。苑内桃花,春去落几番红雨;堤边杨柳,晚来拖一缕青烟。树压墙头,南北两枝分内外;花飞苑底,高低一片任西东。柳絮随风,数点散开千点白;桃花映水,一枝分作两枝红。麦浪翻风,鸟过驾轻舟一叶;荷盘贴水,鸥眠盛白玉几团。芳草连空,每向衰时分地色;浮萍盖水,当于破处见天光。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莺穿柳树, 恰似金梭织翠丝。日月交辉,兔走天涯鸟出海;溪山相映,鱼游树上鸟沉波。黄鹤楼前,铁笛一声吹夜月;青羊宫里,碧桃几树笑春风。钟送黄昏,一百八声分紧慢;棋消白昼,三十二子定输赢。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墨滴杯中, 一片乌云遮琥珀;梳横枕上,半轮明月照珊瑚。碧天连水水连天,天水一色;明月照霜霜照月,霜月交光。沧海浪洪,潮汐瀰漫沉港渚;滹沱河涨,波流汹涌没汀洲。风卷杨花,一地里滚将春去;霜凋梧叶,半空中坠下秋来。杜鹃花里杜鹃啼,有声有色;蝴蝶梦中蝴蝶舞,无影无形。画里桃花,春色一枝开不谢;水中梅影,雪痕千点浸难消。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鹤渴抢浆,命仆将枪惊渴鹤;鸡饥吃食,呼童拾石逐饥鸡。门子封门,门外有风封不得;狱囚越狱,狱中无月越将来。镕金作弹打飞禽,为小失大;斫竹编篱遮出笋,弃旧怜新。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齿刚舌柔,刚者何如柔者久;眉先须后,先生不及后生长。对镜佳人,前面面如后面面;临池和尚,上头头似下头头。人立断桥,形影不随流水去;客眠孤馆,梦魂曾到故乡来。蝉以翼鸣,不啻若自其口出;龙从角听,无乃不足于耳欤。六尺丝绦,三尺系腰三尺剩;一床锦被,半床遮体半床闲。四口兴工造噐迟,口多工少;二人抬木归來晚,人短木长。妈妈骑马,马不行,妈妈骂马;舅舅养鸠,鸠欲死,舅舅救鸠。车脚推车,车轮脚碾伤车脚;火头烧火,火柴头打破火头。
  普天乐:应为《齐天乐》词牌名,此处为避重“齐”字,故改。 《满江红》:词牌名。 青羊宫:在四川成都,为道观。 车脚:推车的脚夫。 火头:烧火做饭的人。
十二字类
  木鱼口内含珠,吞不入,吐不出;纸鹞腰间系线,放得去,收得来。陶渊明菊径就荒,著千秋气节;诸葛亮草庐虽小,藏万卷诗书。人间之极美者,吴之男,越之女;天下之至险者,楚之水,蜀之山。王母蟠桃,三千年花,三千年实;庄生椿树,八千岁春,八千岁秋。一叶欲凋时,乳燕流莺同是客;百花都过了,蜜蜂蝴蝶也无情。人弄蝴狲,真所谓猢狲弄人也;周梦蝴蝶,不知其蝴蝶梦周欤。客散酒初醒,短墙外晚山飞翠;人间花自落,小桥东春水流香。孤舟双桨片帆,游遍五湖四海;一塔七层八面,观尽万水千山。世情都是眼前花,无钱难入手;春暖不消头上雪,有酒且开怀。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同声相应;廪人继粟,庖人继肉,得志弗为。美刺殊文,备三百五篇之诗咏;吉凶异画,变六十四卦之爻占。乘与衣不同,何马布皆呼为匹;弹与射既异,何琴弓俱号为张。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东鲁至圣文宣王,七十二弟子;西方释迦牟尼佛,千百亿化身。童子执桐木,撞铜钟,同声相应;妃嫔着绯衣,扣扉户,非礼勿言。岵山古,岑山古,古今二山并出;松木公,栂木母,公母两木成林。杖长八尺,离身四尺,随身四尺;卦分六爻,内象三爻,外象三爻。劈棘斫棗为柴,横两束,直两束;从价聚众扮戏,假三人,真三人。上四心,下四心,寧德民心不一;外十口,内十口,古田户口何多。
  王母:西王母,传说中的女仙。蟠桃即仙桃,传说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实。 庄生:指庄周。《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伯氏”二句: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顺序。埙和篪是古代两种乐器。《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廪人:守仓库的人。 庖人:厨师。 美刺之文:犹言寓意歌颂和讽刺的文章,此指《诗经》,共有305篇。 吉凶异画:此指八卦的六十四卦的不同符号。古代作占卜吉凶用。
十三字类
  木笔蕉书,怎画树梢头雪花瓣子;秧针柳线,难穿荷叶上露水珠儿。蜜陀僧大腹游方,不为穿山难过;史君子知母多病,常愁没药可医。雁字千行,写不尽苏子卿之心事;蚕丝万缕,结未了马头娘之情缘。关山远,信难通,孤月向人圆又缺;更漏长,人不睡,一灯照影月还明。吕媭之掷金钱,无为他人之所守;亚父之碎玉斗,已知吾属之为俘。若乃忠信既孚,四海之内皆兄弟;其诚修行无力,一室之中有鬼神。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一个妃嫔对月,人间天上两嫦娥。桕油树绿连衢婺,多是旧游之路;辛夷花红满湖嘉,半系新移之家。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成锦绣;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蜜陀僧”联:本联为药名联。蜜陀僧、大腹、穿山、史君子、知母、没药,为中药名。 苏子卿:汉苏武字子卿。 马头娘:古代称蚕神为马头娘。 吕媭:汉初大将樊哙之妻,吕后之妹。吕后死,乃悉出珠玉散堂下,曰:“无为他人守也。” 亚父:秦末范增,项羽尊为亚父,屡劝项羽杀刘邦,项不听,愤而击碎玉斗。 衢、婺:衢州、婺州。 湖嘉:湖州、嘉兴。
十四字类
  圣矣孔子,蔬食曲肱,盖自有其乐尔;贤哉颜回,箪瓢陋巷,人不堪其忧焉。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水仙子持碧玉箫,风前吹出声声慢;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红娘子恨煞槟榔,半夏无茴香消息;白头翁娶得蕲艾,人参有续断姻缘。鹭瓶螺盏鹦鹉杯,鲸鲵饮羊羔蜉蚁;兔笔鸾笺鸲鹆砚,蝌蚪书蚯蚓龙蛇。
  “水仙子”联:本联集词曲牌名:《水仙子》、《碧玉箫》、《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 “红娘子”联:本联为药名联。红娘子、槟榔、半夏、茴香、白头翁、蕲艾、人参、续断,为中药名。榔,谐“郎”;茴谐“回”;香,谐“乡”;参,谐“生”。
十五字类
  月下瑶琴四五曲,或一曲长,或一曲短;岸边渔火两三家,有几家暗,有几家明。风雅颂赋比兴有六艺,沨沨尔,熙熙尔;典谟训诰誓命凡百篇,浑浑乎,颢颢乎。牛以任重,马以致远,以大畜而兼小畜;男正乎外,女正乎内,正家人而及同人。
  典、谟、训、诰、誓、命:均为《尚书》中的篇名。 “牛以”联:本联集《易经》中六十四卦的卦名:大畜、小畜、家人、同人。
十八字类
  月明星稀鹊南飞,无枝可依,方信投林之不易;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应知下钓之实难。
  “月明”二句:曹操《短歌行》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十九字类
  东方朔,西门豹,南宫适,北宫黝,东南西北之人也;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前后左右之神乎。
  东方朔:西汉大臣、文学家。 西门豹:战国初政治家,魏人。 南宫适(括):春秋鲁人,孔子弟子。 北宫黝:战国时人。孟子谓其似子夏。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古代以之代表南、北、西、东(即前、后、左、右)四方位之神。朱为红色,玄为黑色。
------------------
是这个对类吗?没多说虚实死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11: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古对类

二言

太乙,长庚。雨线,风梭。谷雨,花朝。夏五,春三。鸿案,鲤庭。艾虎,花骢。桂岭,道峰。孝水,廉泉。掌露,眉云。绩女,薪翁。舌战,心兵。意树,心花。易圣,经神。晋豕,鲁鱼。学海,书城。太守,中书。霜剑,星戈。橘皇,桐君。茶浪,酒花。菜甲,瓜丁。尧韭,舜梧。椽竹,瓦松。人柳,女兰。苦竹,甘棠。福草,祥桑。枫骨,桂心。荇带,苔衣。桐乳,柏脂。松友,芝孙。龙竹,虎蒲。葵足,藿心。杏雨,槐烟。火枣,冰桃。牛梨,鼠梨。银杏,玉瓜。菱角,藕丝。夏圃,秋庭。鹤子,凤雏。雁信,鸥盟。紫乙,苍庚。燕客,鸿宾。花鸭,竹鸡。反舌,画眉。内史,少卿。巧妇,勃姑。蜀犬,吴牛。竹马,木羊。白老,乌圆。狡兔,贪狼。谢豹,商羊。鸭绿,鹅黄。三畏,九思。泰运,乾符。舜田,禹山。圣域,贤关。飞白,破黄。采绿,题红。知己,识丁。玉甲,银丁。兰若,杜於。
三言

十字水,两船花。百禄萃,万福临。三条烛,半寸灰。子午谷,丁卯桥。双勾帖,百纳琴。长史贴,右军书。康成碑,款士奴。祢衡鼓,子晋笙。涣大号,巽重申。皇矣德,大哉言。丹邱子,黄石公。武乡侯,羊叔子。人何在,事已非,天一握,日三竿。三空室,四大床。白云舍,红雨村。王孙草,帝女花。忘忧草,解语花。人面竹,象蹄花。平安竹,长寿花。神女珮,羽人衣。东山履,北斗冠。金鱼袋,银鼠衣。乌丝帽,紫玉床。益母草,处士梅。虚心竹,大眼桐。独角虎,两头蛇。君子竹,大夫松。云梦泽,月波亭。春中笋,雪里梅。保俶塔,波僧桥。三尺剑,五弦琴。支机石,照乘珠。忘忧馆,独乐园。雀为蛤,剑化龙。鹊尾渚,虎头洲。乌衣巷,朱雀桥。三三径,六六峰。霞散绮,月成钩。愚公谷,高士峰。松使者,楮先生。桃叶渡,琼花台。萤照宇,鱼藏书。书带草,玉簪花。五人墓,九老堂。波底月,水中天。鹿耳草,鸡冠花。珠照乘,玉连城。弱女子,大丈夫。连云岛,明月山。腰边剑,掌上珠。投金濑,种玉田。青白眼,异同心。暮山紫,寒潭清。清明雨,重阳风。怀素塔,莫愁村。
四言

风行天上,雷在地中。露旋荷盖,雪映书帷。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马蹄秋水,虎尾春冰。简上霜凝,笔端风起。地中有水,山上出泉。文畋艺苑,律吹词坛。金山玉海,琼树瑶林。用锥指地,坐井观天。两骖不倚,六辔既均。银河泻影,玉宇无尘。生刍一束,清酒百壶。一帘红雨,千点白蘋。载饥载渴,靡室靡家。依依杨柳,趯趯阜螽。率循大路,冒贡非几。蜻蜓点水,蛱蝶穿花。光风霁月,冰壑玉壶。流莺出谷,巧燕穿帘。衰多益寡,称物平施。亭名促月,桥号垂虹。江波似染,湖镜如磨。考亭书院,夹溪草堂。人惟求旧,口不言贫。莲房洗砚,荷露烹茶。风开柳眼,雨滴芭心。朝乾夕惕,口诵心惟。家用长子,国任大臣。贤人可敬,圣训当遵。渔翁钩月,农夫耕霞。竹窗共话,藤枕独眠。风恬浪静,月朗星稀。同胞兄弟,一脉子孙。
五言

飞星过水白,落日动檐虚。雪消狮子瘦,月满兔儿肥。酒醉琴为枕,诗狂石作笺。柳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莺啼残梦后,花发独吟时。捡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上山携不借,待渡唤相宜。菰生头钉地,笋出尾钻天。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雪岭无人迹,冰河有雁声。羊肠连九板,熊耳对双峰。鸟续吟来句,风翻读过书。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松风催暑去,竹月送凉来。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看花寻径远,听鸟入林迷。醉爱羲之笔,闲吟白也诗。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芹泥随鸟声,花蕊上蜂鬚。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花舞莺梭蝶,溪喧獭趁鱼。琴清杨柳梦,月淡海棠阴。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鸟啼残雪树,人语夕阳山。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古墙犹竹色,虚屋自松涛。半窗秋月白,一枕晓风凉。数壶花下月,一榻竹间亭。秋声来桐上,春色在梅梢。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朝游沽酒市,夜坐读书斋。日长知夜短,夏去觉秋来。青松遮皎月,绿竹引清风。野草参差发,园花次第开。春风开柳眼,夜雨滴芭心。
六言

午倦一方藤枕,晨兴半柱名香。风入松而发响,月穿水以无痕。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槐国罔分昼夜,溱园何论春秋。酌酒会临泉水,把琴好倚长松。花气半侵云阁,柳阴近隔春城,命有基而始固,福因敛以逾增。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十二碧城缥缈,三千珠阙迢遥。鸟语绿罗水阁,人归红树山家。枫树溪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远火灭明林外,片帆出没波中。半幅金荃丽句,数行红豆新声。花坞尊前微笑,柳阴堤畔闲行。陆绩少年怀橘,孔融早岁让梨。五桂还分五子,三槐已生三公。荀令熏香满坐,郑公曳履传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目昏茶能解醒,肌冷酒可贴温。日月一生易过,乾坤万古长存。窗外数声啼鸟,庭前几点梅花。十年鸡窗努力,一朝雁塔题名。风送渔人到岸,雨催樵子归家。
七言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歌枕有诗成雨梦,隔帘无语说春心。花逢酒客容先醉,柳向诗人眼倍青。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蛱蝶梦魂香。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野人忙。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水向石中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看来世事金能语,说起人情剑欲鸣。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白下有山皆绕廓,清明无客不思家。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千门柳色连青琐,三殿花香入紫薇。孤屿池塘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岂有鸩人羊叔子,更无悔过窦连波。窗前绿竹生空地,门外青山似旧时。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不宜秋。九龙移帐春无草,万马窥边夜有霜。雪水烹茶天上味,桂花作酒月中香。芰荷覆水船难进,歌舞留人月易低。萸菊年年彭泽酒,江湖处处范公船。烟开兰叶香风起,岸夹桃花锦浪生。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浮鸥个个轻。家山小别吟兼梦,水驿多情浪与风。名接天庭多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梅残烛烬西窗雨,雪冷香浓小阁云。深院谈棋桐叶雨,曲栏敲句藕花风。千里题书临白雁,重阳疏雨映黄花。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二十五年将就木,一千里路不通书。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雨气全吞幽壑树,风声直送大江湖。沧波一望通千里,画角三声起百忧。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纵使有花兼有月,可怜无酒更无人。往往花间逢彩石,时时竹里见红泉。桃花柳絮春开瓮,细雨斜风客到门。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歌缓缓妾归家。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因风去住怜黄蝶,与世浮沉笑白鸥。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琴临秋水弹明月,酒上东山酌白云。十年黄卷胸中蕴,一旦青云足下生。山色晓沾花外雨,鸟声时彻树头云。
八言

虎行豹行,切莫孤行;獐过鹿过,不如虎过。城上木鱼,频敲夜月;檐前铁马,乱战秋风。饮数杯酒,更无闲事;操一曲琴。顷有馀音。帐中鸳鸯,交欢有对;天边鸿雁,失配无双。花围城郭,锦作山川;雪铺楼屋,银为殿阁。殿阁齐云,皇宫仙府;楼台得月,富室豪家。过我门而不入我室;窥其户而不见其人。上有明君,下有良佐;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缁衣之宜,又改为兮;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九言

细雨密如丝,何机可织;明霞红似锦,无剪堪裁。恩泽之及人,过于时雨;虐政之害人,甚于严霜。青雪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愁,因风皱面。品先生品箫,须添一口;谢状元射策,何吝片言。孙承子,子承父,父承祖;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谢外郎要钱,抽身便讨;吴内史饮酒,下口成吞。汉光武中兴,二十八将;释迦佛先度,千三百人。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惟圣人之心,能知圣人。破故纸糊窗,防风不住;黑牵牛过岭,滑石难行。
十言

鹏鹗飞腾,展九天之风雨;蛟龙变化,冲万里之云霄。夜半星移,惊起一林宿鸟;春深雷动,震采千里潜龙。老叟采芝,踏破山头落月;农夫耕野,翻来陇面浓云。红日穿窗,宛似一条金杖;白蟾沉海,浑如孤片银盘。带雨蜘蛛,恍似晶珠结网;穿云雁字,浑如锦绣回文。
十一言

暖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秋景多愁,风送松声来琐闼;春宵不寐,月移花影上阑干。夕照山麋,两两衔花归远洞;轻风野鸟,双双掷柳转名园。轻暖轻寒,蛱蝶初飞犹护粉;乍晴乍雨,蜘蛛久出尚含丝。一扇清风,高驾客帆归远浦;孤轮明月,偏随渔笛渡长江。向日游蜂,把蝶引来红杏圃;冲烟飞鹭,将鱼衔出白莲塘。雪布霜威,白占园中无久日;云行雨施,暗漫天地不多时。雪地鸦行,白纸乱涂千点墨;云天雁过,锦笺横写八行书。双镜齐开,一女梳妆三对面;孤灯高挂,两人作揖四躬身。赏菊骚人,只恐微风吹落帽;惜花美女,不嫌零露湿沾巾。柳底莺歌,蝶向花前敲玉板;松间鹤舞,蝉从叶下鼓瑶琴。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开头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太守无钱,将东衙西衙典史;指挥有马,借千户百户总旗。天近山头,行到山头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沉。井底小蛙,岂识江湖风流阔;笼中奇鸟,曾知山谷树林幽。摇破彩舟,一片帆都因浪荡;烧残银烛,两行泪只为风流。杜鹃花里杜鹃啼,有声有色;蝴蝶梦中蝴蝶舞,无影无踪。垂泪佳人,恍似梨花春带雨;颦眉女子,宛如柳叶晓含烟。屏子出妻,齐国匡章非不孝;辟兄离母,於陵仲子未为廉。
十二言

蟾窟桂花香,弟让兄青云独步;龙门桃浪暖,父看子黄榜标名。汤放桀,周代商,除害救民则一;舜受尧,虞授夏,推位让国不殊。无官一身闲,且喜一身闲到老;有子万事足,更期万事足平生。佞臣作孽,杀忠良三百口之家;义士立孤,报冤枉十五年之后。
十三言

祖解元,孙解元,三世解元孙嗣祖;兄进士,弟进士,一门进士弟联兄。等富贵若浮云,金马玉堂元人梦;弃功名如敝屣,竹篱茅舍自甘心。父丕显而子丕承,有是父,有是子;兄克恭而弟克友,难为弟,难为兄。楼头灯火夜如年,人乐太平景致;巷陌管弦春似海,民闻治世声音。粮长乘凉于桥梁之上,何事商量;羽士祈雨于庙宇之中,何求不与。
十四言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十五言

柴也愚,参与鲁,师也辟,回也其庶几乎;夷之清,尹之任,惠之和,孔子集大成也。周易三百八十四爻,爻爻吉凶之有准;春秋九万六千五字,字字褒贬之无差。
十六言

旧竹先生,新竹后生,后生不如先生高节;西瓜小子,东瓜大子,大子不如小子多仁。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大道公行于天下;党有庠。乡有序,国有学,斯文独盛于中华。前巷也泥深,后巷也泥深,不闻车马之音;东邻也墙倒,西邻也墙倒,窥见室家之好。东征西怨,南征北怨,东西南北,无思不服;父生母成,天生地成,父母天地,有恩难报。
十七言

环翠喜庭阴,睹奕业森森,想晋公再符左卷;绍启绵世德,羡奇葩种种,拟窦老更许添花。二老海滨居,一在北,一在东,不期同归西伯;八元应运出,或为兄,或为弟,何意均成帝师。

----------------------
这个时古对类也没多说什么虚实死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11: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3 11:59 编辑

《缥缃对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编采对偶字句自一字至四字,各区门类,皆市井幛轴之词。其首载习对歌之类,尤俚陋可资笑噱。隆虽佻荡不检,游谈无根。然其谬尚不至此,殆坊贾所托名也。”缥,淡青色的帛;缃,浅黄色的帛。古时常用以作书囊或书衣,后因以“缥缃”为书卷的代称。缥缃对类,犹言按类编辑的对偶字句著作。
孙先生以清代四库全书编者所批判过的《缥缃对类》为据大谈虚实死活是你的自由,但不会对当下对联创作有甚指导意义,信不信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12: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川对类序(补抄)
对类总目
习对发蒙格式:习对定式、习对歌、习对定式
对类目录

对类
卷一:天文门
卷二:地理门
卷三:节令门
卷四:花木门
卷五:鸟兽门
卷六:宫室门
卷七:器用门
卷八:人物门
卷九:人事门
卷十:身体门
卷十一:衣服门
卷十二:声色门
卷十三:珍宝门
卷十四:饮馔门
卷十五:文史门
卷十六:数目门
卷十七:干支门
卷十八:卦名门
卷十九:通用门
卷二十:巧对门
------------------------
这跟王力的归类没多少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12: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2.12对仗有宽对和工对的分别:宽对只要以名词对名字,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就成。工对必须把事物分为若干种类,只用同类的词相对。(参看下文第十三节。)
  讲到今体诗的对仗,我们应该顺带谈一谈对联(普通所谓对子)。对联其实就是来自近体诗的对仗,不过,对联更趋向于工对。再者,对联的节奏也有更多的变化,字数也可任意延长,也可偶然不避同字。例如前人集王羲之《兰亭序》字的对联:。。。
------------
王力论对最为简洁,根本用不着死啊活呀、半死半活的一头雾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12: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3 12:57 编辑

时古对类
对联话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初学晬盘
声律启蒙
对类
仄韵声律启蒙
声律发蒙
半九亭集
楹联丛话全编
方言巧对
吴下谚联
笠翁对韵
金声巧联
四书韵对

一大把的对类都极罕见什么死啊活呀、半死半活的,古人教对大抵不会傻到按坊贾所托名也的玩意先把童蒙给玩死
工对、邻对、宽对、半对半不对,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字面对,短联求工,长联可宽,忒么简单的事

古代对联教学,首推诗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16: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词性一致论的死穴是:古代的死字包括了方位名词、静态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它们通通可以相对。大罗神仙也挽救不了词性一致论的这个死穴
  
  词性一致论可以休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16: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贴反反复复论证这个死穴。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懂,令人齿冷。论坛上好多帖子我不愿意搭理,就是这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17: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1-7-23 22:34 编辑

词的分类
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

粗分就两类:实词、虚词

词性还就必须一致了,死啊活呀的没用,还真不是你说可以休就可以休的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拣到个连佻荡不检,游谈无根都不如的玩意立论,再怎么充内行、怎么声嘶力竭地扯破喉都不会有用,今人成联按联律通则执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22: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诗词格律十讲》关于对仗所谓“两个一致”的论述:
   对仗首先要求句型的一致。例如杜诗首联“细草微风岸”,这是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必须找另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这里是“危樯独夜舟”)来对它。又如颈联“名岂文章著”,“著名”这个动宾结构被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对句是“官应老病休”,“休官”这个动宾结构也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才算对上了。又如钱诗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竹怜”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山爱”也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实际上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这样它们的句型就一致了。
   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此外还有三种特殊的对仗:第一是数目对,如“万里悲秋常坐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第二是颜色对,如“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第三是方位对,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和“年”是时令对。
   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就是对得工整)。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工对。邻类相对也算工对,例如“一去柴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北方)对“黄”是方位对颜色;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对“春”是天文对时令。两种事物常常并提的,也算工对,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对“鸟”是工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人”对“马”是工对。有所谓借对,这里借用同音字为对,例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对“清”是借对,因为“清”与“青”同音。
   凡五字句有四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然“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也算工对。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时”与“别”不属于同一个小类,其余四字已经非常工整,也就不必再计较了。七字句有四、五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边”是名词,“尽”是动词,似乎不对,但是“无”对“不”被认为工整,而“无”字后面必须跟名词,“不”字后面必须跟动词或形容词,只能做到这样了。   有一种对仗是句中自对而后两句相对。这样的对仗就只要求句中自对的工整,不再要求两句相对的工整,只要词类相对就行了。例如“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风”对“尘”、“涕”对“泪”已经很工整,“风尘”对“涕泪”就可以从宽了。又如“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迟”与“暮”相对,“涓”与“埃”相对,两句相对就可以从宽了。
  过分追求对仗的工整会束缚思想。杰出的诗人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般说来,晚唐的对仗比盛唐的对仗工整,但是晚唐的诗不及盛唐的诗的意境高超。可见片面地追求对仗的工整是不能达到写出好诗的目的的。

-----这里王力讲到好对联不一定工对。有什么错误?这与古代对仗理论有什么不同?古代虚实死活相对难道不是指词性相对?
        孙逐明的观点是很极端的。似乎只有否定了王力,才会建立起他的“古法对仗理论”。他说:
    “近几年我有缘仔细研究了古代对偶理论专著《缥缃对类》和《对类》之后,有了全新的认识:语法功能的对称根本不属于对偶修辞的“对称美”范畴,“两个一致”与古代优秀对偶创作实践的偏离已经达到了系统崩溃的程度;其大方向完全错了,用来指导对偶,无异于南辕北辙。”
-----他不仅否定了王力,而且否定了现代语法学。他的立论竟然全在于一篇古代小学对仗入门读物。说什么:作为写作对偶的形式法度而言,对类法已经足够了,语法功能的分析是完全多余的。
     难道你要让写对联的全去学这“俚陋可笑”的、过时的“缥缃对类”吗?

针叶林驳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22: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生硬照搬语法学对偶规则并将其绝对化和神圣化,只会得出大量古代优秀对仗例句“不合格”的结论,用以指导当今的对联创作,也只会制造出大量毫无生气的死对,因为与汉语客观事实毫不相符的多余规则无端束缚了作者的手脚,窒息了作品的灵性。从这个角度讲,追寻并延续传统字类虚实对偶规则,对于拓展作者视野,解除因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而造成的自我封闭和自我束缚,从而迅速提高对联创作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任何学问或真理“绝对化”“神圣化”都会得到荒谬的结果。问题发生在这些走极端的砖家身上,而不是王力和和现代语法学。运用现代科学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清联律,才是联界专家紧迫的责任,而不是倒退到学习古代的模糊的落后的词性理论“虚实死活”上。


也是针叶林驳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3 22: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编采对偶字句自一字至四字,各区门类,皆市井幛轴之词。其首载习对歌之类,尤俚陋可资笑噱。隆虽佻荡不检,游谈无根。然其谬尚不至此,殆坊贾所托名也。”(缥,淡青色的帛;缃,浅黄色的帛。古时常用以作书囊或书衣,后因以“缥缃”为书卷的代称。缥缃对类,犹言按类编辑的对偶字句著作。)

《习对发蒙格式》——明 屠隆   缥缃对类  序言
凡入小学,教之识字,便教读得分明。每字各有四声,惟有潇宵爻豪尤候幽七韵,切之至第三声止,无第四声,余皆有之。第一声是平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皆是仄,故以平上去入别之。平字用仄字对,仄字用平字对,平仄不失。
又以虚实死活字教之。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
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
(注:这便是孙逐明赖以立论的全部根据!)
又有借用同音字,谓如澄清之“清”与青字近音,洪大之“洪”与红字近音,采色门借清洪字对黑白等字;又如增益之“益”与一字同音,参请之“参”与三字同音,复载之“载”与再字同音,数目门借益参载字对十百千万等字;又如爵禄之“爵”与雀字同音,公侯之“侯”与猴字同音,禽兽门借爵侯字对鸟兽虫鱼等字,谓之借对。
例又有引用周易卦名,毛诗篇名,虽不苦拘虚实,然不若亲切者为好。若夫以实字作虚字使,以死字作活字用,是作家有此活法,初学者未易悟此。今以虚实死活字分门析类,辑为对属,以便初学简阅云。

《缥缃对类》从头至尾就是在归纳“一字的虚实属性,以及双音字组、三音字组和四音字组的虚实结构”。古代私塾教学生对对子,就是从短到长地训练学生掌握这几种基本虚实结构。熟悉了它们,根本不需要任何语法知识的帮助,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写出合格的对偶句来。
  也许有人问,既然古人对对子根本不考虑语法关系,可为什么实际创作中,“两个一致”有一定程度的吻合率呢?原因很简单:
  第一,古代字类是意义的分类,而现代词类分类以语法功能为主,兼顾意义,且兼顾了意义的词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古代字类一致时,必然连带出现部分词性一致的现象;范畴越小的工对,词性一致的可能性越大,如数目对主要是数词,颜色对主要是形容词,方位对主要是方位名词……〔请注意:“主要是”不等于“全部是”〕
  第二,“虚实结构”一致,同样也会连带出部分结构一致的现象,具体说:“双实、双活、双死”并列结构的可能性很大;“上实下活”和“上实下死”大都是主谓结构;“上活下实”大都是动宾结构;“上活下死”大都是动补结构;“上死下实”大都是定中结构,“上死下活”大都是状中结构。范畴越小的工对,结构一致的可能性越大,例如“通用门”的双虚死中,“南来北至第八”主要是状中结构,“人间世上第十一”主要是方位词组,“浑无仅有第十八”主要是状中结构……〔请注意:“主要是”不等于“全部是”〕
  换言之,“两个一致”有一定程度的吻合率,不过是“字类一致”和“虚实结构一致”的连带相应而已,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作为写作对偶的形式法度而言,对类法已经足够了,语法功能的分析是完全多余的。(孙逐明)

-----虚实死活、半死半活、半实半虚之类,还不是在分析词性?本身用现代语法术语在解释虚实死活结构,却否定现代语法,自相矛盾的论述!

还是针叶林驳你的

对王力和现代语法学莫名其妙的否定可以休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05: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虫不可语冰,此之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7-25 1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589

帖子

80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58
贡献
1622
金钱
3360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11: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7-25 10:12
主帖,作学问的印象,予笔者,不可谓不下了一番功夫。予读者,读与不读,皆可随心。合着,亦可细味;未合着 ...

学术研究是百家争鸣之地,各抒己见,各自存疑,从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4
贡献
7955
金钱
10417
发表于 2021-7-25 11: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6 14: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