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3-9-25
威望17
金钱66
贡献46
注册会员

威望- 17 点
贡献- 46 次
金钱- 66 枚
|
本帖最后由 学鸣声韵 于 2025-9-8 20:47 编辑
要面子还是要人格?——论AI代笔背后的学术人格崩塌
近来,有诗词理论爱好者将AI生成的文字冒充为原创诗词赏析发表,引发争议。
这一事件绝非偶然,实质是“要面子”与“要人格”冲突的典型样本。当虚荣心驱使用技术伪造能力,学术底线便已彻底溃堤。
一、AI代笔:面子的遮羞布,人格的绞索
“借用AI成文唬人”,暴露其将学术尊严异化为表演工具的扭曲心态。AI技术本应是辅助工具,却成为抄袭者的“替罪羊”。这种行径的本质,是以虚假的“面子”换取真实的人格破产——读者被愚弄的愤怒,同行被冒犯的鄙夷,最终反噬造假者的信誉。
二、理论无耻:学术伦理的全面溃败
“理论无耻”一词精准戳穿此类行为的病灶:当学者或业余爱好者放弃独立思考,沦为AI的传声筒,其学术生命已经宣告死亡。更可怕的是,这种风气会形成“破窗效应”——若抄袭者因“唬人成功”获得名利,将诱使更多人效仿,最终导致学术共同体沦为空壳。
三、重建底线:从“耻感文化”到“耻行惩戒”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耻近乎勇”,而当代学术尤其网上,却频显“无知者无畏“以至“无耻者无畏”。
结语:人格是面子的根基
面子如沙,握得越紧流失越快;人格似金,历久弥坚。当学者、爱好者选择用AI粉饰门面时,他们失去的不仅是读者的信任,更是叩问学术之门的资格。唯有以真实为盾、以诚信为矛,方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靠搬运拿来唬人,以AI成文欺人,这种理论的招摇撞骗,人格的低劣,公共的全无底线,只能给自己抹黑,让他人鄙夷!
|
|